• 高二生物试卷
  • 考试试卷地理试卷
  • 高三语文试卷
  • 六年级人教版试卷
  • 八年级教科版试卷
  • 七年级地理试卷
  • 高三下册试卷
  • 高二数学试卷
  • 七年级化学试卷
  • 高中数学(人教版必修2)配套练习 第二章2.3.2

    2021-10-16 高一下册数学人教版

    2.3.2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一、基础过关
    1.过两点与一个已知平面垂直的平面 (  )
    A.有且只有一个 B.有无数个
    C.一个或无数个 D.可能不存在
    2.不能肯定两个平面一定垂直的情况是 (  )
    A.两个平面相交,所成二面角是直二面角
    B.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
    C.一个平面垂直于另一个平面内的一条直线
    D.平面α内的直线a与平面β内的直线b是垂直的
    3.设有直线m、n和平面α、β,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
    ①若m∥n,n⊥β,m⊂α,则α⊥β;
    ②若m⊥n,α∩β=m,n⊂α,则α⊥β;
    ③若m⊥α,n⊥β,m⊥n,则α⊥β.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4.设l是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
    A.若l∥α,l∥β,则α∥β
    B.若l∥α,l⊥β,则α⊥β
    C.若α⊥β,l⊥α,则l⊥β
    D.若α⊥β,l∥α,则l⊥β
    5.过正方形ABCD的顶点A作线段AP⊥平面ABCD,且AP=AB,则平面ABP与平面CDP所成的二面角的度数是________.
    6.如图所示,已知PA⊥矩形ABCD所在的平面,图中互相垂直的平面有________对.
    7.在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MA⊥平面ABCD,PD∥MA,E、G、F分别为MB、PB、PC的中点,且AD=PD=2MA.求证:平面EFG⊥平面PDC.
    8. 如图所示,四棱锥P—ABCD的底面ABCD是边长为1的菱形,∠BCD=60°,E是CD的中点,PA⊥底面ABCD,PA=.
    (1)证明:平面PBE⊥平面PAB;
    (2)求二面角A—BE—P的大小.
    二、能力提升
    9.在边长为1的菱形ABCD中,∠ABC=60°,把菱形沿对角线AC折起,使折起后BD=,则二面角B-AC-D的余弦值为 (  )
    A. B. C. D.
    10.在正四面体P-ABC中,D、E、F分别是AB、BC、CA的中点,下面四个结论中不成立的是 (  )
    A.BC∥面PDF B.DF⊥面PAE
    C.面PDF⊥面ABC D.面PAE⊥面ABC
    11.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E、F分别是A1B、A1C的中点,点D在B1C1上,A1D⊥B1C.
    求证:(1)EF∥平面ABC;
    (2)平面A1FD⊥平面BB1C1C.
    12.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PA⊥底面ABC,PA=AB,∠ABC=60°,∠BCA=90°,点D、E分别在棱PB、PC上,且DE∥BC.
    (1)求证:BC⊥平面PAC.
    (2)是否存在点E使得二面角A—DE—P为直二面角?并说明理由.
    三、探究与拓展
    13.如图所示,三棱锥P—ABC中,D是AC的中点,PA=PB=PC=,AC=2,AB=,BC=.
    (1)求证:PD⊥平面ABC;
    (2)求二面角P—AB—C的正切值.
    答案
    1.C 2.D 3.B 4.B 
    5.45° 6.5
    7.证明 因为MA⊥平面ABCD,PD∥MA,所以PD⊥平面ABCD.
    又BC⊂平面ABCD,所以PD⊥BC.
    因为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
    所以BC⊥DC.
    又PD∩DC=D,所以BC⊥平面PDC.
    在△PBC中,因为G、F分别为PB、PC的中点,
    所以GF∥BC,所以GF⊥平面PDC.
    又GF⊂平面EFG,
    所以平面EFG⊥平面PDC.
    8.(1)证明 如图所示,连接BD,由ABCD是菱形且∠BCD=60°知,
    △BCD是等边三角形.
    因为E是CD的中点,所以BE⊥CD.
    又AB∥CD,所以BE⊥AB.
    又因为PA⊥平面ABCD,
    BE⊂平面ABCD,
    所以PA⊥BE.而PA∩AB=A,
    因此BE⊥平面PAB.
    又BE⊂平面PBE,
    所以平面PBE⊥平面PAB.
    (2)解 由(1)知,BE⊥平面PAB,PB⊂平面PAB,
    所以PB⊥BE.又AB⊥BE,所以∠PBA是二面角A—BE—P的平面角.
    在Rt△PAB中,tan∠PBA==,则∠PBA=60°.
    故二面角A—BE—P的大小是60°.
    9.B 10.C 
    11.证明 (1)由E、F分别是A1B、A1C的中点知EF∥BC.
    因为EF⊄平面ABC,BC⊂平面ABC.
    所以EF∥平面ABC.
    (2)由三棱柱ABC—A1B1C1为直三棱柱知CC1⊥平面A1B1C1.又A1D⊂平面A1B1C1,故CC1⊥A1D.
    又因为A1D⊥B1C,CC1∩B1C=C,故A1D⊥平面BB1C1C,又A1D⊂平面A1FD,所以平面A1FD⊥平面BB1C1C.
    12.(1)证明 ∵PA⊥底面ABC,∴PA⊥BC.又∠BCA=90°,∴AC⊥BC.
    又∵AC∩PA=A,∴BC⊥平面PAC.
    (2)解 ∵DE∥BC,又由(1)知,BC⊥平面PAC,∴DE⊥平面PAC.
    又∵AE⊂平面PAC,PE⊂平面PAC,
    ∴DE⊥AE,DE⊥PE.
    ∴∠AEP为二面角A—DE—P的平面角.
    ∵PA⊥底面ABC,∴PA⊥AC,
    ∴∠PAC=90°.
    ∴在棱PC上存在一点E,
    使得AE⊥PC.这时∠AEP=90°,
    故存在点E,使得二面角A—DE—P为直二面角.
    13.(1)证明 连接BD,
    ∵D是AC的中点,PA=PC=,
    ∴PD⊥AC.
    ∵AC=2,AB=,BC=,
    ∴AB2+BC2=AC2.
    ∴∠ABC=90°,即AB⊥BC.
    ∴BD=AC==AD.
    ∵PD2=PA2-AD2=3,PB=,
    ∴PD2+BD2=PB2.∴PD⊥BD.
    ∵AC∩BD=D,∴PD⊥平面ABC.
    (2)解 取AB的中点E,连接DE、PE,由E为AB的中点知DE∥BC,
    ∵AB⊥BC,∴AB⊥DE.
    ∵PD⊥平面ABC,∴PD⊥AB.
    又AB⊥DE,DE∩PD=D,∴AB⊥平面PDE,∴PE⊥AB.
    ∴∠PED是二面角P—AB—C的平面角.
    在△PED中,DE=BC=,PD=,∠PDE=90°,
    ∴tan∠PED==.
    ∴二面角P—AB—C的正切值为.
    相关推荐
    上一篇:高中数学选修1-1课时自测3.3.3 函数的最大(小)值与导数Word版含答案 下一篇:让我印高中数学选修1-1 第三章导数及其应用 学业分层测评14 Word版含答案
    版权声明:本站资源均来自互联网或会员发布,仅供研究学习请勿商用以及产生法律纠纷本站概不负责!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16-2018 好教案 mip.jiaoanhao.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0019125号-1 电脑版:好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