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年级语文教案
  • 二年级西师大版教案
  • 八年级教科版教案
  • 六年级物理教案
  • 高三英语教案
  • 高三岳麓版教案
  • 六年级人教版教案
  • 高三物理教案
  • 七年级生物教案
  • 四年级上册语文《呼吸亲情,感恩父母》教学设计

    2021-05-07 四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呼吸亲情,感恩父母》教学设计

    一、说设计背景:

    “乌鸦反哺,羔羊跪乳”,“知恩图报”一直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自古以来,人类感恩的美德一直在延续。然而现在的小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庭地位特殊,长辈的呵护、父母的溺爱,使他们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状态,还有不少的学生令人遗憾地成了不知感恩,只知索取的“冷漠一代”。我们身边,这些现象比比皆是:在家里,吃饭时最好的菜他一人独享;电视遥控器他一人主宰;一点儿不如意就大吵大闹,或时不时给父母脸色等等,不知感恩父母。为了把中华民族感恩的传统美德一直延续下去;也为了唤回学生回报爱心的良知,重新构筑健全的人格,激发学生爱的情感。所以,我设计了《呼吸亲情,学会感恩》这节课。

    二、说教学目标:

    (一)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是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改进教学方法,全面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我将活动目标定位为:

    认知目标:引导学生学会感恩,能够体会父母对他们的关爱,唤醒孩子们麻木的心灵,感受亲情的温暖,培养感恩意识。

    能力训练目标:引导学生在自主反思,合作交流,体验感悟的学习中,认识到做人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情感教育目标:通过体验活动激发学生情感升华,学会感恩,以充满爱的心态去对待父母。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活动让学生懂得父母在生活中对我们做出的虽然平凡但却体现了伟大的爱。

    难点:将感恩付诸于今后的行动,不是停留在浅层的认识上。

    三、说学情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人的最基本的品德。学校是儿童活动的另一片天地,是对其进行启蒙教育的场所。我在平时的观察中发现,现在的孩子们,生活条件水平高、成长环境优越,是生活在幸福中的一代,但就是这种幸福的生活使他们认为,一切都是理所应当的,一切都是很自然的。孩子们的心灵深处缺少一种可贵的东西,就是他们不懂得如何去爱别人。德育实践活动中,如何调动他们感恩的情愫,使他们对时代赋予他们的一切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是这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四、说教学方法: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本节课具体的内容,我采用了故事、合作交流、现场采访、体验、感悟、互动等方法进行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参与性和情感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原则。

    五、说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渗透话题。

    小学生的思维具有形象性的特点,因此先通过一首感人至深的歌曲《天亮了》吸引学生的情感,再通过讲《天亮了》背后那催人泪下的故事让学生初步感受父爱与母爱的伟大。

    (二)倾诉心声,感受亲情。

    在我们的生活中最应该感恩的人莫过于父母,因为父母给了我们生命,让我们享受到了人世间的亲情和幸福,亲情是一切情感的基础,让学生回忆珍藏在记忆深处的父母让自己感动的故事,通过交流,让学生感受到父母的爱。

    (三)对比感悟,体会亲情

    这个环节我利用本班的小记者对家长和学生进行现场采访,在采访中让学生感受到父母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自己,知道自己缺少对父母的关心,从而感到羞愧甚至自责,从而为升华主题服务。

    (四)孝感动天,深入亲情

    实践活动重在让学生参与,所以我提前布置学生搜集从古至今孝顺父母的故事,在搜集中学生看到了那么多孝顺父母的人与事,思想无形中受到了洗礼。课上,通过讲这些故事,让学生深入体会,懂得在今后的生活中如何对待自己的父母,在心里形成正确的孝顺观。并通过打算为父母做什么这样的活动,让学生付诸于实践,将思想落实到行动。

    (五)现场互动,升华情感。

    我将所有的学生家长请到活动现场,让学生能够撇开所谓的面子,用实际行动感谢父母,让他们从心底里生发感恩之情,达到活动的高潮,也是活动目标的最终体现。最后通过共唱一首歌曲《感恩的心》结束本次活动。

    (六)课堂总结,提升主题。

    在共唱《感恩的心》间奏的时候进行总结:“爱让我们的生活更充实,爱让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爱让我们的生活充满希望,珍惜这份最伟大的爱吧,因为它会让我们成为世上最富有的人,它会给我们带来挖掘不尽的宝藏。”此时这种爱已经于无声中进行了提升,不仅仅体现于对父母的爱,还应该爱身边的每一个人,爱世上的万物。

      

    相关推荐
    上一篇:《母鸡》教案设计 下一篇:让我印《等我也长了胡子》第二课时教案
    版权声明:本站资源均来自互联网或会员发布,仅供研究学习请勿商用以及产生法律纠纷本站概不负责!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16-2018 好教案 mip.jiaoanhao.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0019125号-1 电脑版:好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