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年级物理试卷
  • 七年级地理试卷
  • 高二上册试卷
  • 九年级西师大版试卷
  • 七年级语文试卷
  • 五年级青岛版试卷
  • 一年级湘教版试卷
  • 高一语文试卷
  • 高二岳麓版试卷
  • 九年级下册语文江苏省泰州市中考语文真题(解析版)

    2021-02-09 九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

    2018年江苏省泰州市中考语文真题解析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请注意:所有试题的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玉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包含着“润泽以温”的无私fèng献品格,“化为玉帛”的团结友爱风shàng,"白玉无瑕”的清正lián jié 美德。

    【答案】1、奉 尚 廉 洁
    【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能力。
    奉:部首大部部外笔画5画总笔画8画。1、恭敬地用手捧着:奉觞(举杯祝酒)。奉献。奉祀。奉承(恭维,讨好。“承”读轻声)。2、尊重,遵守:奉公守法。奉为圭臬(把某些言论或事物当作准则)。奉行故事(按老规定办事)。3、敬辞,用于自己的举动涉及对方时:奉告。奉还(huán )。奉陪。奉劝。奉迎(a.敬辞,迎接;b.奉承)。奉赠。4、信仰:信奉。素奉佛教。5、供养,伺候:奉养。供奉。侍奉。6、姓。7、古同“俸”,薪金。
    尚:部首小部部外笔画5画总笔画8画。1、还(hái ),仍然:尚小。尚未。尚不可知。2、尊崇,注重:尚武。尚贤(a.崇尚贤人;b.《墨子》篇名,内容阐述墨子的一种政治主张)。3、社会上共同遵从的风俗、习惯等:风尚。时尚。4、矜夸,自负:自尚其功。5、古,久远:“故乐之所由来者尚矣,非独为一世之所造也”。6、庶几,差不多:尚飨(希望死者来享用祭品之意)。7、姓。
    廉:部首广部部外笔画10画总笔画13画。1、堂屋的侧边:廉隅(棱角,喻品行端方,有气节)。2、不贪污:廉洁。廉正。廉明。3、便(pián )宜,价钱低:物美价廉。4、察考,访查:“且廉问,有不如吾诏者,以重论之”。5、姓。
    洁:部首氵部部外笔画6画总笔画9画。1、干净:清洁。整洁。纯洁。洁具。洁癖。2、廉明,不贪污或指人的品德高尚:廉洁。洁身自好(hào )。
    【考点定位】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能力层级为识记A。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能力层级为识记A。
    2.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颜氏家训》在中国广为人知,享有“古今家训,以此为祖”的美誉。
    B.再见了!朝夕相处的同学们;感谢您!辛勤付出的老师们。
    C.以“泰微课”为主题的创新案例,从1600多项申请案例中脱颖而出,荣获第五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特别奖(全国仅有20个)。
    D.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
    【答案】2、B
    【解析】此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B项感叹号的使用有错误,应改为:再见了,朝夕相处的同学们!感谢您,辛勤付出的老师们!(感叹句如果有成分倒置,句末感叹号也应放在句末。)
    (一)叹号作用:1、表示感叹句末尾的停顿。2、语气很重、很强烈的祈使句也用叹号。3、语气强烈的独词句、非主谓句和带有强烈感情的感叹词,都可用叹号。4、在称呼语、应答词和象声词后面,标语口号的末尾,如果带有强烈感情,也都用感叹号。5、感叹句如果有成分倒置,句末感叹号也应放在句末。
    (二)感叹号使用的注意事项:
    1. 感叹号表示感情强烈的句子末了的停顿.
    2. 表示感叹句末尾的停顿.
    3. 语气很重,很强烈的祈使句也用叹号.
    4. 语气强烈的反问句后也用叹号.
    5. 语气强烈的独词句、非主谓句和带有强烈感情的感叹词,都可用叹号.
    6. 在称呼语、应答词和象声词后面,以及标语口号的末尾,如果带有强烈感情,也都用感叹号.
    (三)叹号使用常见差错
    1. 滥用叹号。陈述句末尾一般用句号,不用叹号。不能认为只要带有感情,就用叹号。如:
    *看到这里,他愤怒得浑身热血直往上涌!(叹号应改作句号)
    *他在讲话中首先表示向教卫系统全体党员,特别是向我们的老前辈、老党员致以亲切的问候和同志的敬礼!(叹号应改作句号)
    2. 把句末点号叹号用在句子中间,割断了句子。如:
    *那优美的琴声啊!令我如痴如醉。(叹号应改作逗号)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3.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泰州举办老街旅游文化节,各地游客纷至沓来。
    B.洪宗礼先生说,没有实践,教材编写便缺了源头活水。
    C.诈骗分子推陈出新,利用最新的市场漏洞,想出了新的诈骗手法。
    D.《朗读者》《见字如面》《经典咏流传》等文化类节目如一股股清泉,沁人心牌。
    【答案】3、C
    【解析】试题分析:判断成语使用是否恰当,不仅要知道其含义,还要了解其用法和情感色彩,要根据语境从这三个方面判断正误。可使用排除法,先总观各项,把明显有错的先排除,缩小判断的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
    A“纷至沓来”形容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符合语境;B“源头活水”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也比喻读书越多,道理越明。在我国民间另有关于“源头活水”的神话,句中使用正确;D“沁人心牌”形容诗歌和文章优美动人,给人清新爽朗的感觉。香味让人感到适宜,用于文化类节目,合适。C项,推陈出新:指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用于诈骗分子,明显属于褒贬不当。答案为C。
    “正确使用词语(熟语)”是语文中高考中的一种常见题型。而熟语的考查,实际上主要考查成语,且强调的是在具体语境中考查成语的使用,即本着“词不离句”的原则,强调语境在成语分析中的重要性,既考虑成语的基本义,也要结合上下文考虑它的感情色彩、词义轻重、适用范围、语法结构、逻辑关系等。成语误用类型主要分为五种:望文生义、用错对象、色彩不当、语法错误、不合逻辑。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4.根据提示补写名句或填写课文原句。(8分,①-④每题1分,第⑤题4分)
    ①为者常成, 。
    ② ,不知其可。
    ③俱往矣, ,还看今朝。
    ④阡陌交通, 。
    ⑤读唐人诗歌,可见作者心胸气魄。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从“ , ” ,可见王勃旷达的胸怀,他心中的友情已突破时空的阻隔;读《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从“ , ”可见杜甫博大的胸襟,他舍己为人,至死不悔。
    【答案】4、①行者常至 ②人而无信 ③ 数风流人物 ④鸡犬相闻 ⑤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解析】默写诗文句子,易写错字,一是由于记忆不清,二是好望文生义,所以平时背诵时要熟读熟记,要理解诗句中每个字的含义,本题中易错字有:常、数、涯、突兀、庐,要根据语境仔细判断,注意书写,不要笔误。
    【答题技巧】
    一、准确审题
    首先,静下心来读题,读完题,切忌浮光掠影,切勿心浮气躁,未读完就做,只读前一半就答,或只看横线后一半就写都实为大忌,应严谨细心。
    例:《岳阳楼记》中的______;______表现了古仁人在不同处境中忧国忧民的思想境界。
    大多数考生一眼看到“忧国忧民”四个字便想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试想,如果考生能静下心来把题目读完,尤其注意到“不同处境”四个字,就不会写错:“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二、抓关键词
    即抓住题干中重要的提示词语,这些关键词或多或少、或明或暗地暗示、限制了答案。
    例如 :杜甫《春望》一诗中,以花鸟拟人,表达感时伤别的句子是______。“以花鸟拟人”就是关键词。
    三、注意筛选联想,调动积累感悟运用
    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不要因为书写有误丢分。要注意那些同音异义词,这些词往往是命题人设题的热点,应知其音,明其义;要注意同义异形词,这类词是考试得分的“盲点”之一,具有迷惑性和误导性。另外,如果题干中要求“只做两小题”,就要首先选择自己最有把握的,句中没有生僻难写字、易错字的两题作答,否则阅卷时只按答出的前两题计分,所以答题时一定要看清填写要求。
    【考点定位】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5.名著阅读,(6分)
    (1)阅读《西游记》片段,完成填空。(3分)
    那猴道:“你可是东土大王差往西天取经去的?”……三藏闻言,满心欢喜,道:“你虽有此善心,又蒙A教诲,愿入沙门,只是我又没斧凿,如何救得你出?”那猴道: “不用斧凿……”
    “此善心”具体指 ,A是 (人物),三藏救得那猴出来的方法是 。
    【答案】5、(1)指那猴“我愿保你取经,与你做个徒弟”。 观音菩萨 上山去把如来的金字压帖揭起(意思对即可)
    【解析】此题考查《西游记》第十四回 “心猿归正 六贼无踪”的阅读情况,原文为“那猴道:“你可是东土大王差往西天取经去的么?”三藏道:“我正是,你问怎么?”那猴道:“我是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只因犯了诳上之罪,被佛祖压于此处。前者有个观音菩萨,领佛旨意,上东土寻取经人。我教他救我一救,他劝我再莫行凶,归依佛法,尽殷勤保护取经人,往西方拜佛,功成后自有好处。故此昼夜提心,晨昏吊胆,只等师父来救我脱身。我愿保你取经,与你做个徒弟。”三藏闻言,满心欢喜道:“你虽有此善心,又蒙菩萨教诲,愿入沙门,只是我又没斧凿,如何救得你出?”那猴道:“不用斧凿,你但肯救我,我自出来也。”---果然见金光万道,瑞气千条,有块四方大石,石上贴着一封皮,却是“唵嘛呢叭<口迷>吽”六个金字。三藏近前跪下,朝石头,看着金字,拜了几拜,望西祷祝道:“弟子陈玄奘,---缴此封皮去也。”吓得个三藏与伯钦一行人,望空礼拜。径下高山,又至石匣边,对那猴道:“揭了压帖矣,你出来么。”那猴欢喜,------只见那猴早到了三藏的马前,赤淋淋跪下,道声:“师父,我出来也!”对三藏拜了四拜,”
    文学常识判断的知识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本题抓住文字信息根据阅读积累判断作品,了解作品有关知识和内容作答即可。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名著内容。能力层级为识记A。
    (2)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两项是(3分,多选不得分,选对一项得1分,选对两项得3分)
    A.汤姆、乔和哈克三个小“海盗”在杰克逊岛的清晨生活,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充满了情趣。
    B.《水浒传》中,高俅被梁山好汉擒捉上山,宋江安排筵会给他压惊,请他促成招安。高俅回京后,立即奏请招安。于是,皇帝派人去梁山泊招抚。
    C.看着面对困难依然干劲冲天的筑路队员们,朱赫来感慨:“钢铁就是这样炼成的!”
    D.飞岛国国王迫使地上人民归顺的极端手段是让飞岛直接落到他们头上,将人和房屋一起毁灭。
    E.《阿长与〈山海经>》中的长妈妈,是作者儿时的保姆。祖母叫她阿长,是因她身材高大。
    【答案】(2)B、E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名著《汤姆.索亚历险记》《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朝花夕拾》中的重要人物及故事情节的了解,并分析出人物性格特点,要求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识记其相关的故事情节。
    B项“高俅回京后,立即奏请招安”错误,高俅回京后,并未奏请招安;E项“祖母叫她阿长,是因她身材高大。”错误,“先前的先前,我家有一个女工,身材生得很高大,这就是真阿长。后来她回去了,我那什么姑娘才来补她的缺,然而大家因为叫惯了,没有再改口,于是她从此也就成为长妈妈了。”真阿长身材生得很高大,叫习惯了,所以才叫长妈妈阿长。
    文学常识判断的知识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本题抓住文字信息根据阅读积累判断作品,了解作品有关知识和内容作答即可。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名著内容。能力层级为识记A。
    6.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8 分)
    学校开展“防止学生沉迷网络”系列活动,你参与其中。
    (1)【集思广益】
    就如何引导学生文明上网,学校向大家征集建议。有位同学的建议是:学校要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教育,引导学生合理使用、谨慎选择、正确认识网络。
    他的建议有语病,把你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2分)
    【答案】6、(1)“合理使用、谨慎选择、正确认识”改为“正确认识、谨慎选择、合理使用”。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常见的语病类型的分析,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建议中“引导学生合理使用、谨慎选择、正确认识网络”犯了语序不当的毛病,应改为“正确认识、谨慎选择、合理使用”。
    【语序不当】
    1、定语位置不当。如:
    (1)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定语与中心语位置颠倒,应该为:我国生产的棉花,长期不能自给。)
    (2)广大的农村青年表现出无比的社会主义热情。
    (定语“无比”错放在状语的位置上而造成病句,应该将“无比的”放至“热情”之前。)
    2、状语位置不当。如:
    (3)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应该发挥广大知识分子充分的作用。
    (状语“充分”错放在定语的位置,应该将之放在“发挥”之前。)
    3、虚词位置不当:
    一、副词“不”的位置不对。例如:
    (4)我们如果把自己国内的事情不努力搞好,那么在国际上就很难有发言权了。(“不”句字否定副词应该在“把”字之前)。
    (5)如果趁现在不赶快检查一下代耕工作,眼前地就锄不好。(“不”应移至“趁”字前)
    二、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复句中两个分句用同一主语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后边;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前边。如果颠倒,就属位置不当。例如:
    (6)不但他好好学习,而且还帮助其他同学。(“他”应移至“不但”前)
    三、介词位置不当
    (7)苏联著名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整天忙于做动物的条件反射试验.把动物用绳子缚在试验的架子上.(“把 字短语应紧挨动词中心语“缚 .)
    【考点定位】辨析或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心系他人】
    课上,同桌李华精神不振。课后问他原来是昨晚上网时间过长。你这样劝说他:(3分)
    【答案】(2)示例:李华:晚上上网不能时间太长啊,要注意休息,因为第二天还要上课啊!今天你这样没精打采,上课不是受影响了吗?
    【解析】此题考查口语交际的能力,口语交际的核心目标是对学生文明精神的培养,涉及文明 得体、专注倾听他人的意见,表达意见要自信、要负责等文明精神。口语交际的关键是交际,即人与人之间感情、观念、心 灵的沟通交流。口语交际的内容载体是通过语言活动实现的, 应努力选择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学生熬夜上网影响睡眠和学习的情况很普遍,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要大胆地进行劝说。劝说时,要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 理。这样,我们的学习生活才会更美好。
    口语交际类试题的解答,关键是说话要符合“简明、连贯、得体”的要求。具体说来要做到:①言之有“礼”。说话要注意人物身份、说话对象和交谈场合,要做到文明得体。②言之有“物”。我们说话时要紧扣话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说不合实际的空话、套话,要做到清楚、明白。③言之有“序”。说话要注意有条理,注意前后句内在的联系,力求意明句畅。

    (3)【经典引领】
    为消除部分同学的网瘾,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阅读经典”活动。一位网瘾少年受益匪浅,他准备拟一副对联,上联已拟好:沉迷网络误学业。请你对出下联。(3分)
    【答案】(3)示例:阅读经典长知识
    【解析】此题考查对联的拟写。该题的引子还是很仁慈的,【为消除部分同学的网瘾,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阅读经典”活动】,也比较人道,给了足够的暗示和提醒。所以很自然让你用“阅读经典”来对“沉迷网络”,用“长知识”来对“误学业”。
    做对联题,要明确试题的相关要求,要掌握大量的文学常识,要能够熟练地运用词汇,还要灵活地利用已知条件。了解对联的一般规则:
    (1)要字数相等。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
    (2)要平仄相合。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3)要词性相对。讲究“虚对虚,实对实”,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要内容相关。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中考中对联题命题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常见的有四种命题形式:①对联链接;②对联配对;③对联撰写;④对联赏析。
    对联题是好题,既能传承传统文化,又能体现语文素养。其实,最能体现语文功底,反映语文素养的题,除了对联,还有古文、古诗和作文。只是,倘若一份试卷全部由上述题型组成,那语文老师负担可就重了,难度可就大了。无论是平时教学,还是批改试卷。
    【考点定位】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二、阅读理解(共60分)
    (一)阅读苏轼的《木兰花令·梧桐叶上三更雨》一词,完成第7题。(6分)
    梧桐叶上三更雨,惊破梦魂无觅处。夜凉枕蕈①已知秋,更听寒蛩②促机杼。
    梦中历历来时路,犹在江亭③醉歌舞。尊前必有问君④人,为道别来心与绪。
    【注】①簟(dian):竹席。②蛩(qiong):蟋蟀。③江亭:江边的亭子。④君:指其弟子由。此时,兄弟二人天各一方。
    7.(1)上阕通过 和 两个细节点明“秋”之时令。(2分)
    【答案】7、(1)夜凉 寒蛩
    【解析】此题考查捕捉重要信息的能力。诗文的一个很靓丽的精彩之处就是细节,“夜凉”是秋季给人带来的普遍感受,“寒蛩”即蟋蟀是秋季的特有物种,这两个细节已点明“秋”之时令。
    平时学习要注意识记注释中的内容。阅读全诗,了解内容,根据诗句的意思判断字词含义即可。诗词的注释有很多暗示了答案,如本题中“寒蛩”,已告诉考生这是“蟋蟀”,秋季特有的生命。
    三更时分,雨打梧桐。雨声将我从梦中惊醒,想找回梦境,只可惜再也找不到了。睡在竹席上,感受到夜的微凉,知道秋天已经来到,更是听到寒蛩不停地叫着,似乎在催促妇人快纺布。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赏析划线句。(4分)
    【答案】(2)这首词的下片,写路途上的美好回忆。 “梦中历历来时路”, 在上半夜人睡时,梦见走这条遥远而漫长的路,要历经河北、河南、江苏,然后进入江西。一路风尘,历历在目,记忆犹新。“犹在江亭醉歌舞”,到达虔州,还在清江畔的歌舞亭里接受好友的宴饮享受。这两句,通过写梦,写出了作者内心的凄凉、愁苦和对好友的深切思念。
    【解析】此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作品语言的能力。下片,为路途上的美好回忆。在上半夜人睡时,“梦中历历来时路”。走这条遥远而漫长的路,要历经河北、河南、江苏,然后进人江西。一路风尘,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到达虔州,还在清江畔的歌舞亭里接受好友的宴饮享受。宴会虽小,可雄风不减当年。“江亭醉歌舞”,“尊前”又遇知己人。“别来”不寻常,人人必有“心与绪”。三句不离行,仍是和友人话兄弟情、未竟业。最后一语,与上片最后一语照应,如出一辙,实为作者出世思想的进一步升华。时至暮年,作者仍壮心不已,诚为可贵。
    鉴赏古代诗歌作品的语言既是古代诗歌鉴赏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一个主要的鉴赏方法。说它是一个重要内容,是因为中考就这方面本身会设置题目;说它是一个重要方法,是因为通过鉴赏语言能够帮助我们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诗歌形象和意境!中考要求的鉴赏作品的语言,与一般的文学鉴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中考要求的语言鉴赏主要着眼于一个“懂”字,即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表达作用,并能体会语言美,作一定程度的评述。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作品简介】《木兰花令·宿造口闻夜雨寄子由才叔》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词的上片写夜半惊魂,向弟弟子由袒露如秋凉之离情苦,下片为路途上的美好回忆,全词点化运用前人词句,巧妙传达了思弟之离情苦。寓情于景,于物有情;如夜凉知秋,如寒蛩促机;朴中见真,实中见情。
    【白话译文】
    三更时分,雨打梧桐。雨声将我从梦中惊醒,想找回梦境,只可惜再也找不到了。睡在竹席上,感受到夜的微凉,知道秋天已经来到,更是听到寒蛩不停地叫着,似乎在催促妇人快纺布。
    还记得梦中来时的路是那么清晰地出现在眼前。我似乎还沉醉在江亭的歌舞之中。酒杯面前一定有询问你的人,是为了诉说离别之后的心绪。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8-11题。(14分)
    京师花木最古者,首给孤寺①。吕氏藤花,次则余家之青桐,皆数百年物也。……吕氏宅后售与高太守兆煌,又转售程主事振甲,藤今犹在,其架用梁栋之材,始能支拄。其阴覆厅事一院,其蔓旁引,又覆西偏书室一院。花时如紫云垂地,香气袭衣。慕堂②在日,或自宴客,或友人借宴客,觞咏殆无虚夕③。迄今四十馀④年,再到曾游,已非旧主,殊深邻笛之悲⑤。
    (节选自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有删减)
    【注】①给孤寺:寺名。②慕堂:吕元龙,乾隆时举人,曾与作者同窗。③觞咏殆无虚夕:饮酒赋诗,几乎没有空过一个晚上。④馀:同“余”。⑤邻笛之悲:是哀念亡友的典故。
    8.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6 分)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皆数百年物也 ( )
    ②藤今犹在 ( )
    ③始能支拄 ( )
    ④其蔓旁引 ( )
    【答案】8、(1)①皆:都是。②犹:还。③始:才。④引:延伸。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尽量做到解释准确、恰当。注意“始”“引”是古今异义词:才,延伸。
    ①皆数百年物也 ---它们都已经生存数百年了。
    ②藤今犹在 ------如今,那株藤花还在。
    ③始能支拄 ------(用栋梁之材)才能搭起那(藤萝)。
    ④其蔓旁引 -------它的枝节向旁边延伸。
    文言实词题。要对考核的实词进行字形和字义的分析。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联系上下文,推导出词义,然后将选项中给出的词义带进原文,倘若发现语言通顺合理,这说明解释的正确无异议。一般来说,从没听说过的实词释义往往是对的,这是题目设置的干扰项。
    文言虚词题。同学们在备考时也一定进行了大量的虚词练习,在做这道题目的时候,首先应该确定这个词在其他遇到过的句子中所表达的意思,将这个意思套到试题中的句子进行验证,倘若也说的通,那就应该是正确的。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其”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2分)
    例句:其架用梁栋之材,始能支拄
    A.复前行,欲穷其林 (《桃花源记》)
    B. 其真无马邪 (《马说》)
    C.常蹲其身,使与台齐 (《幼时记趣》)
    D.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核舟记》)
    【答案】(2)B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学习积累,了解“其”的几种用法,分析各项句子的意思,比较判断“其”字用法的不同,判断答案。B句与例句中的“其”用法不相同,“表反诘,难道”;例句和ACD项中的“其”都是代词,那,它的。
    【“其”的用法】
    代词:1.人称代词1)他(她、它)的,他(她、它)们的。后也指代第三人称。 [1]
    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 卫灵公》2)自己的 例:“并自为其名。”——《伤仲永》 2)其中的 例:忘其所以。
    2.指示代词 那,那些。例:“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朱熹《中庸集注》
    副词1.表示揣测,可译为“大概“”或许”;例子: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孟子 庄暴见孟子》2.表反诘,可译为“难道”;例子 :其孰能讥之乎 《游褒禅山记》
    3.表示祈使语气,表请求或命令,可译为“还是”“可要” 例子:子~勉之!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左传 肴之战》 安陵君其许寡人 《唐雎不辱使命》
    4.表示命令语气,翻译为“一定”例子:尔其无忘乃父之志。-----------欧阳修《伶官传序》
    其他用法
    1.用作词缀,如:极其、尤其、如其 2.姓氏。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次则余家之青桐
    【答案】9、次/则/余家之青桐
    【解析】此题考查古诗文朗读节奏的划分,可以先翻译句子,再分析几层意思,结合停顿的技巧规律,标出即可。次则余家之青桐-----其次就是我家的梧桐。“其次”须停顿,“则”是停顿标志性词语,所以可停顿为:次/则/余家之青桐。
    古诗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涉及到文字、词义、语法以及古代文化常识,它综合考查了学生的文言语感,是中考文言文阅读常见的一种题型,重现率极高。近几年,这种题型一直是中考语文试卷的一个亮点,备受命题者的青睐。
      古诗文朗读节奏划分,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
      例1故人具鸡黍
      解析:按“二一二”的节奏形式可以划分为:故人/具/鸡黍。也可按“二三”的节奏形式划分为:故人/具鸡黍。
      例2 谁家新燕啄春泥。
      解析:按“二二三”的节奏形式可以划分为:谁家/新燕/啄春泥。也可以按“二二一二”的节奏形式划分为:谁家/新燕/啄/春泥。
      二、连在一起的两个单音词,朗读时须读断
      例1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解析:“于是”是两个单者词,不得连读,这句话的节奏应该划分为: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而不能误读为: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例2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解析:“妻子”是两个单音词,朗读时它们之间应有停顿,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要误读为: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三、句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
      例1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解析:“若夫”是句首语气词,朗读时其后要停顿,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例2 盖大苏泛赤壁云
      解析:“盖”是句首语气词,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盖/大苏/泛赤壁云。
      四、根据古代文化常识,正确划分节奏
      例1 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解析:“虞山”是山名,朗读时其后要停顿,“王毅”是姓名,“叔远”是字,姓名和字之间朗读时也要停顿,因此,这句话的朗读节奏应划分为: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如果缺乏古代文化常识,就很难正确划分这句话的节奏。
      例2 侍中侍郎郭攸之
      解析:“侍中”、“侍郎”都是官职名,朗读时其后要停顿,即:侍中/侍郎/郭攸之。
      五、“也”用在句中作语气词,其后应停顿
      例:余闻之也久
      解析:这句话应这样划分节奏:余闻之也/久。如果误将“也”看作是谓语前面的副词状语,就容易误读为:余闻之/也久。
      六、根据语法结构划分节奏
      例1 先帝不以臣卑鄙
      解析:“先帝”是主语,“以”是谓语,“臣卑鄙”是宾语,“不”作“以”的状话,故这句话的节奏可以这样划分:先帝/不/以/臣卑鄙。如果不知道这句话的语法结构,很容易误读为:先帝/不/以臣/卑鄙。
      例2 此庸夫之怒也
      解析:“此”是这句话的主语,“庸夫之怒”作谓语,因此,这句话的节奏可以划分为:此/席夫之怒也。不能误读为:此庸夫/之怒也。
      七、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旬皆两字一顿
      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解析:这是四字骈句,应该两句一顿,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八、根据文意确定停顿
         例1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解析:“不病”,没有生病的人。“以为功”,即,以之为功,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根据文意,这句话的节奏可以划分为: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而不能误读为: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例2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解析:前一个“乐”,用作动词,以……为乐;后一个“乐”,是名词,乐趣、快乐。“乐其乐”就是以其乐为乐。据此,这句话可以这样划分节奏: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不能划分为: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例3 其一犬坐于前
      解析:“其一”,其中一只狼。“犬”,修饰动词“坐”,即“像狗一样”。因此,这句话的节奏可以这样划分:其一/犬坐/于前。不能划分为:其一犬/坐于前。
    10.翻译下列句子。(4分)
    (1)花时如紫云垂地,香气袭衣。(2分)
    译文:
    【答案】10、(1)藤花盛开时,犹如紫色的云彩垂落于地面,花的香气冲到了衣服上。
    (2)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岳阳楼记》(2分)
    译文:
    【答案】(2)浮在水面上的月光闪耀起金光,湖水平静时,明月映入水中,好似沉下一块玉璧。
    【解析】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关键字词要译准确,句子要通顺。本题要解释清楚关键词语有:“花”(名作动,开花)、“袭”(冲到)、“沉璧”(比喻,好似沉下一块玉璧。),还要注意在句首要补出主语“藤花”。翻译后要疏通句子。所学课文,做过翻译练习要加强记忆,可直接写出译句。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阅微草堂笔记》流露出作者对理想生存状态的追求,从选文可以看出纪昀追求怎样的生存状态? (2分)
    【答案】11、喜爱花木优美的居住环境;喜爱朋友相聚。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一切景语皆情语”,结合文章的主旨分析。“夏月庭院皆碧色”“花时如紫云垂地,香气袭衣”等几句的描绘,流露出作者对花木优美的居住环境的喜爱之情,“或自宴客,或友人借宴客,觞咏殆无虚夕”“迄今四十余年,再到曾游,已非旧主,殊深邻笛之悲”等处可以看出纪昀喜爱朋友相聚。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原文对译】京师花木最古者,首给孤寺吕氏藤花,京城最古老的花木,要属给孤寺吕家的藤花,次则余家之青桐,皆数百年物也。其次就是我家的梧桐,它们都已经生存数百年了。桐身横径尺五寸,耸峙高秀,夏月庭院皆碧色。这棵梧桐,直径有一尺五寸,它清秀挺拔,枝叶茂盛,高耸于庭院之中,每到夏季,院内一片绿色。惜虫蛀一孔,雨渍其内,可惜的是,树干被虫子蛀了一个洞,雨水长年积于内,久而中朽至根,竟以枯槁。久而久之,树干腐烂连及树根,终于枯死。吕氏宅后售与高太守兆煌,又转售程主事振甲。吕家那所宅院,后来卖给了太守高兆煌,高太守又转卖给主事程振甲。藤今犹在,其架用梁栋之材,始能支拄。如今,那株藤花还在,支撑藤箩的架子是用栋梁之材搭成,十分结实。其阴覆厅事一院,其蔓旁引,又覆西偏书室一院。藤箩枝叶形成的树荫覆盖着厅前的院子,它的枝节向旁边伸出,又覆盖了偏西书房的院子。花时如紫云垂地,香气袭衣。藤花盛开时,犹如紫云垂地,香气袭人。
    慕堂孝廉在日(慕堂名云龙,庚午举人,朱石君之妹婿也。慕堂举人在世的时候,(慕堂名云龙,庚午举人,朱石君的妹婿。与余同受业于董文恪公),与我一起就学于董文恪公。)或自宴客,或友人借宴客,觞咏殆无虚夕。有时宴请客人,有时朋友借这个地方宴请客人,饮酒赋诗,简直没有空过一个晚上。迄今四十余年,再到曾游,已非旧主,殊深邻笛之悲。光阴荏苒,转眼四十余年过去,旧地重游,已非旧主,我不禁像魏晋时的向秀怀念老朋友嵇康一样,伤感不已。倪穟畴年丈尝为题一联曰倪穟畴老先生曾为藤花题了副对联:“一庭芳草围新绿,十亩藤花落古香。”:“一庭芳草围新绿,十亩藤花落古香。”书法精妙,如渴骥怒猊,今亦不知所在矣。书法之精妙,笔势就像渴极的马奔向泉水和发怒的狮子越过山石的样子,气势袭人。如今,不知这副对联落于何处了。
    (三)阅读《泰州道情》一文,完成12-14题。(8分)
    ①道情源于唐代的《九真》《承天》等道曲。南宋开始用渔鼓和简板作为伴奏乐器,所以也叫“渔鼓”。至清代,道情同各地民间音乐结合,形成了同源异流的多种曲艺形式。
    ②明代,道情开始在泰州地区流行。至清代,用当地方言说唱,并吸收了本地民歌的许多曲调,成为泰州地方曲种之一,流传更为广泛。清道光时期,泰州一带有三位杨姓道情艺人,名噪一时,有“三阳(杨)开泰”之誉。后来逐步以泰州为中心,在江淮地区和沿江农村传布,称为“泰州道情”。新中国成立后,泰州成立了道情协会,有会员300余人。
    ③泰州道情唱词雅俗共賞,文人唱此显示高雅,劳动者唱此消愁解闷。曲调易学易记,爱唱者甚多,随着听众增多,出现了大批以此卖艺糊口的职业艺人。表演形式古老简朴,演唱时,渔鼓抓于左手弯内,右手击打鼓面,左手击打简板,打击一阵后便开始演唱,有时夹有道白,有时全是唱歌,无论走街或登台,马上便会引来男女老少驻足细听。
    (节选自《泰州曲艺艺术),有删改)
    12.结合选文内容完成填空。(3分)
    “泰州道情”是泰州地方曲种之, 源于唐代的道曲,吸收了 的许多曲调,用 来说唱,以 为伴奏乐器。
    【答案】12、本地民歌 当地方言 渔鼓、简板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意理解能力。抓住题中提示答点“曲调”“说唱”“伴奏乐器”,阅读文章,理解内容,找到相关的词句填答即可。
    【考点定位】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
    1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第①段中加点的“同源异流”,形象地说清了全国各地的道情之间的联系。
    B.第②段中加点的“之一”和“余”,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C.第②段划线句,列举三位杨姓道情艺人名噪一时的例子,说明当时道情在泰州广泛流传。
    D.第①段按时间顺序说明,第②段主要按空间顺序说明。
    【答案】13、D
    【解析】试题分析:仔细阅读全文,疏通文意,读懂内容,再分析各项表述的要点,梳理有关语句,比较判断正误。D错,“第②段主要按空间顺序说明”错误,应是“第①②段都是按时间顺序说明”。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分析说明顺序和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4.结合第③段内容,说说泰州道情广为流传的原因。(3分)
    【答案】14、泰州道情唱词雅俗共賞、曲调易学易记、表演形式古老简朴。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文段的内容分析。分别对照原文“泰州道情唱词雅俗共賞”“曲调易学易记”“表演形式古老简朴”梳理出答案即可。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四)阅读下面的议论文,完成15-17题。(10分)
    ①世事纷繁,倘若一个人始终能保持“自如”的状态,实属难能可贵。
    ②“任尔东西南北风”“乱云飞渡仍从容”“一蓑烟雨任平生”都是对“自如”之境的生动写照。清代王障的《今世说》记载了两则故事:一个叫罗贤的京官,有才华,有名望,却一直得不到提拔重用,但他毫不介怀,还“歌啸自如”;一个叫汪汝蕃的人,遇上饥荒年月,把家里的几百石米拿出来赈济别人,自己和家人则粗茶淡饭,“粗粝自如”。这些正是“自如”的高境。
    ③如今,生活的鼓点越敲越快,各种诱感扑面而来,人们时常感到被大流裹挟着往前走。调查显示,在受访者中,感觉“浮躁,踏实不下来”的人超过四成。现实中,有人汲汲于功名,一切围着私利打转,常常心神不宁,何谈“歌啸自如”?有人戚戚于贫贱,总跟别人攀比,一旦比不过就心态失衡,何谈“粗粝自如”?
    ④“君子有常度,所遭能自如”。所谓“常度”,其实就是应当恪守的准则或信条。匆匆赶路时,不妨回头看看走过的路,想想当初为什么出发。只有守住心中的“常度”,才能在内心深处积攢力量,抵抗“不自如”的焦虑状态。航天员邓清明,一次次入选“神九”“神十”“神十一”飞行任务乘组梯队,一次次与飞天梦失之交臂,当了20年“备份”也不后悔。守护不变的初心,越是时间久,考验多,越能彰显“自如”的价值。
    ⑤“胸中自有青山在,何必随人看桃花”。守住“自如”的心境,就能收获人生的曼妙风景。
    (选自《人民日报》,有测改,作者:魏寅)
    15.为本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2分)
    【答案】15、示例:守护“自如”的心境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论点的掌握。议论文中,论点是作者发表的主要观点。论点通常可以作标题,在文首或文尾的位置,联系全文找到作者概括性(提领或总结)的表达主要观点的“议论句”,即是论点,或者根据作者的分析所说的道理来概括其观点。仔细分析本文,文章第⑤段的结尾“守住“自如”的心境,就能收获人生的曼妙风景。”即中心论点,提炼出“守住“自如”的心境”即可作标题。
    此题是变向考查中心论点,出得甚好!
    【考点定位】分析概括议论文的主要观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6.第②段列举《今世说》中的两则故事,顺序不能调换。请说明理由。(4分)
    【答案】16、《今世说》中的两则故事,一个是京官得不到提拔重用还“歌啸自如”;一个是把家里的几百石米拿出来赈济别人的富人,自己则“粗粝自如”。这一官一民与第③段议论中的两种现象一一对应:前者对应“有人汲汲于功名,一切围着私利打转,常常心神不宁,何谈‘歌啸自如’”;后者对应“有人戚戚于贫贱,总跟别人攀比,一旦比不过就心态失衡,何谈‘粗粝自如’”。所以两则故事顺序不能颠倒。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此类型的题目,答案通常是否定的,从议论文的论证思路分析考虑,两则故事,与第③段议论中的两种现象一一对应:前者对应“有人汲汲于功名,一切围着私利打转,常常心神不宁,何谈‘歌啸自如’”;后者对应“有人戚戚于贫贱,总跟别人攀比,一旦比不过就心态失衡,何谈‘粗粝自如’”所以两则故事顺序不能颠倒。
    【考点定位】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和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7.第④段划线句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列举了 的事例,有力地论证了 的观点。(4分)
    【答案】17、航天员邓清明当了20年“备份”也不后悔 “君子有常度,所遭能自如”( 守住“自如”的心境)
    【解析】此题考查举例论证。列举的事例是:航天员邓清明当了20年“备份”也不后悔,论证的观点是:守住“自如”的心境。
    举例论证也叫事实论证,是一种从材料到观点,从个别到一般的论证方法,是从对许多个别事物的分析和研究中归纳出一个共同的结论的推理形式。使用这种方法,一般是先分论后结论,即开门见山提出论题,然后围绕论题逐层运用材料证明论点,最后归纳出结论。这种结构的方法,比较符合人们的思维认识规律。运用事实论证进行论证时列举的事实可以有两种形式,即概括总体性事实和枚举个别事实。概括总体性事实的说服力在于事实所体现的普遍性,它是对事实的总体或全局的全面性统计或概括。采用枚举个别事例的论证方式,不要求全面周到,只需枚举几个事例即可。枚举事例要求有一定的典型性,同时也要考虑到经济原则,尽可能不要同类重复。
    【考点定位】分析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五)阅读余显斌的《独行玉器行》,完成18-21题。(22 分)
    ①丰阳玉色泽光润,入手清凉,雕为小件,千金难(甲:买、求),很是红火。但是,此玉和当地一种荧光石极为相似。因此,就有玉匠以荧光石为之。
    ②王独行却不。王独行是丰阳著名玉匠,秉承祖业,开一家玉器行,不大,所有玉器均为手工雕琢。玉器行的职员,全部是自己的弟子。
    ③王独行规定,在他门下,不学满三年手艺,不许出师。王独行还特别规定,不许以荧光石充玉,否则,开除出师门。因此,“独行玉器行”货真价实,生意兴隆。人们说,买王独行的玉器,放心。
    ④王独行还有第三条规定,弟子出师,一般不许离开自己的玉器行。因为,他担心没有自已把着,弟子们没了紧箍咒,会胡来的。这样,不只是坏了自己名气,也坏了丰阳玉的名气。当然,有弟子一定要出去单干也可以,必须通过考验,合格才行。至于考题,是临场发挥的。
    ⑤好在,一直没弟子愿意离开他,毕竟,借得大树好遮阴,更何况师父对他们一个个如自己的儿子。因此,第三条规定一直闲搁着。
    ⑥可是,也有例外。这人,就是曾白。曾白投到王独行门下,苦心钻研,手艺日进。
    ⑦一日,王独行雕一棵玉白菜,即将完工,菜叶上,一块玉石一崩,掉了,出现一块黑斑。王独行呆望半天,不知如何是好,继续雕琢吧,这个黑斑,会破坏白菜美感;放弃吧,这么大一块玉石就糟蹋了。
    ⑧他叹口气,走了出去。每次遇见这样的事,他都会去茶室,泡一壶茶,慢慢地喝,静静地想,究竟有没有挽回的方法。一壶茶喝罢,他想,算了,毁就毁了吧,不能让玉器有瑕疵。
    ⑨他走进作坊,玉白菜仍在案上,黑斑没了,上面趴着一只蝉,身子黑亮,薄翼如烟。他走近了,蝉竟不飞,仔细一看,竟然是用黑斑雕成的。
    ⑩这蝉,是曾白雕的。
    ⑪他少有地一笑:“小子,你出师了。”曾白眼睛一亮:“师父,真的?”王独行点着头说,明天,他就是“独行玉器行”的正式员工,可以加工资了。曾白却说,想离开这儿,自己开玉器行。
    ⑫王独行愣了一下。“那就准备接受考试吧。”曾白忙说:“请师父出题。”王独行笑笑:“急什么?早着呢。”
    ⑬几天后,王独行生病住院,将玉器行暂时托给曾白管着。一天,工商局的周局长来了,在玉器行转了一圈,对迎接他的曾白说。刘县长半个多月后过生日,县长喜欢丰阳玉器,自己想弄一件作为礼物相送。曾白建议,祝寿要应景的,自己细心雕琢一件,让周局长半个月后来拿。周局长点点头,转身离开。
    ⑭曾白回去,独自选料,设计,雕琢。
    ⑮半个月后,一件仙猴献桃的玉器出现在周局长眼前。一只猴子举着一个硕大的蟠桃,蟠桃白里透红,水灵灵的,周局长眼睛一亮,呵呵一笑,拿着玉器走了。
    ⑯当天,王独行回来,宣布曾白不能离开。“为啥?”大家不解。
    ⑰“考查不过关!”王独行说,“是我请周局长来索要玉雕的,这是一道考题。我一直(乙:告诉、告诚)大家,玉匠要人净心净,曾白如此做法,显然不合格。”
    ⑱但正说着,周局长赶来,微笑着说,“过关了,过关了!”王独行一愣,不解地望着他。
    ⑲原来,周局长拿回玉雕,用放大镜仔细一看,竟然是荧光石雕的。底座上隐隐有一行字:“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玉为灵物,岂能贿官?”
    ⑳王独行听了,哈哈大笑。曾白问:“师父,我能离开了吗?”
    (21)“不行!”王独行一(两:挥、摇)手,“我老了,要退了,玉器行得有人主管。我决定,曾白上。”
    (22)至于曾白以荧光石充玉,王独行说,应该的。
    (选自《林中凤凰》,有删改)
    18.结合文章情节,完成填空。(6 分)
    王独行立下三条规定 → 王独行雕玉白菜遇到黑斑,曾白 → 王独行要为曾白加工资,曾白 → 周局长“索要”玉器送县长,曾白 → 王独行留曾白接管玉器行。
    【答案】18、将黑斑雕成蝉 想自己开玉器行 以荧光石充玉并在玉雕底座刻一行字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概括文章故事情节的能力。根据文中信息,第一空从“⑨他走进作坊,玉白菜仍在案上,黑斑没了,上面趴着一只蝉,身子黑亮,薄翼如烟。他走近了,蝉竟不飞,仔细一看,竟然是用黑斑雕成的。⑩这蝉,是曾白雕的。”可知曾白将黑斑雕成蝉;第二空从“曾白却说,想离开这儿,自己开玉器行。”可知曾白想自己开玉器行;第三空从“周局长拿回玉雕,用放大镜仔细一看,竟然是荧光石雕的。底座上隐隐有一行字:‘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玉为灵物,岂能贿官?’”可知曾白以荧光石充玉并在玉雕底座刻一行字 → 王独行留曾白接管玉器行。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9.依次填入文章甲、乙丙三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买、告诫、挥 B.求、告诉、播
    C.求、告诫、挥 D.买、告诉、摇
    【答案】19、C
    【解析】试题分析:依次填词语,先要分析词本身的意思,根据语境,根据全文的主旨来判断选用,要分析句子之间的关系、句子中成分搭配的关系、修饰语与中心语的关系。根据第一空后“很是红火”一句可知选“求”,第二空后“玉匠要人净心净”一句可知师傅是警告劝诫弟子们,选“告诫”, 第三空前“不行!”和空后“玉器行得有人主管。我决定,曾白上。”词句可知师傅很坚决,很果断,选“挥”,故选:D。
    【考点定位】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0.按要求回答下列两小题。(8分)
    (1)从人物形象刻画的角度,说说第⑧段的作用。(4分)
    【答案】20、(1)这一段中“每次遇见这样的事,他都会去茶室,泡一壶茶,慢慢地喝,静静地想,究竟有没有挽回的方法”,表现了王独行一贯对艺术尽心尽力的追求精神;“他想,算了,毁就毁了吧,不能让玉器有瑕疵”表现了王独行高尚的行业道德;同时,这一段又通过写王独行的“叹口气”“算了,毁就毁了”反衬出下文中曾白高超的雕刻艺术水平。
    【解析】此题考查的一是人物形象的分析,阅读文本,把握文章内容,根据文中故事情节及人物的言行描写具体举例,从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质方面分析概括。二是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
    【考点定位】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请分别说说⑮和⑱段中周局长“笑”的内涵。(4分)
    【答案】(2)第⑮段中周局长“呵呵一笑”,既有对曾白艺术水平的赞美之情,也有对他这次考试“人净心净”这一条件不太合格的惋惜和嘲笑之意。第⑱段中周局长“微笑”,完全是对曾白艺术水平和“人净心净”的认可和赞美。
    【解析】分析两次“笑”的内涵,一定要结合不同的故事情节,来具体分析。第一次,是在周局长没发现玉器底座:“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玉为灵物,岂能贿官?”上隐隐的一行字的情况下“呵呵一笑”,笑中暗含对曾白艺术水平的赞美之情和对他这次考试“人净心净”这一条件不太合格的惋惜和嘲笑;第二次,是在周局长发现玉器底座玄机时的“微笑”,饱含对曾白艺术水平和“人净心净”的认可和赞美。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意。能力层级为理解B。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1. 阅读下面链接材料中胡屠户的两段话,结合本文第③段划线句和第段,回答问题。(6 分)
    【链接材料】
    我听见人说,就是中相公时,也不是你的文章,还是宗师看见你老,不过意,舍与你的。如今痴心就想中起老爷来!这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
    ……
    我每常说,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头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
    (吴敬梓《范进中举》)
    胡屠户对范进的态度、王独行对“以荧光石充玉”的态度都有变化,原因分别是什么?这样设计,都是以“变”写“不变”,胡屠户和王独行的“不变”分别是什么?
    【答案】21、胡屠户对范进的态度前倨(“宗师看见你老,不过意,舍与你的”“痴心”)后恭(“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体面的相貌”),是因为胡屠户欺贫爱富、趋炎附势;王独行对“以荧光石充玉”的态度前“不”后“应该”,是因为王独行“人净心净”。上文和《范进中举》都以人物的“变”写“不变”,王独行的“不变”指的是他的“玉匠要人净心净”的行业道德不变;胡屠户的“不变”指的是他的势利之心不变。
    【解析】试题分析:理解文章的主旨,即了解作者表达的主要思想,可以通过作者叙述和描写的文字来理解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可以抓住文中人物的对话来揣摩主旨,也可通过和经典作品的对比阅读来挖掘作品的深蕴。此题就是出题人煞费苦心来帮助考生来领会作品的内涵的,给出题人的善良点个大大的赞。本文就是要告诉读者做人要“人净心净!”“净”是做人的一个法宝。
    【考点定位】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三、作文(60分)
    22.请以“拼在一起”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2)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校名、人名。
    (3)书写工整规范。(4 分)
    【答案】22、略。
    【解析】此题是考查全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
    全命题作文写作注意事项
    全命题作文,就是按照命题者所提供的作文题目进行写作的一种题型。一般来讲,这种作文题,对写作的文体、选材、立意等都没有特殊的规定。这样,就给写作提供了自由选择的空间,有利于考生发挥才情,张扬个性,抒写情感。与其他命题形式相比,这种题型显著的特点是:作文题目已经限定,不用再自行拟题。
    从形式上说,现今的全命题作文题目日渐丰富多彩,样式多元。一般来说,全命题作文的命题形式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命题,也叫裸命题,即只给出作文标题,除写作要求外,没有任何材料提示(导语或引言)。
    中考作文的评分标准中,绝大多数把“切题”“扣题”摆在了首位。因此,认真审题、明确题意是作文的第一关,也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一环。因为从写作的结果来看,作文的范围、角度、中心、材料、文体、表达,无论哪一个环节,都与审题有着密切的关联。现就全命题作文的审题,探讨一些技法,以期对备考2017年中考作文有所帮助。
    一、抓住“题眼”,挖掘“深意”
    一般地说,文有“文眼”,诗有“诗眼”,题目也有“题眼”。全命题作文文题中一般都有关键词,它能体现中心,点明重点,表明感情色彩,这就是所谓的“题眼”。抓住题眼,在此基础上对文题进行分析,易于全面把握写作重点,扣紧中心。全命题作文题目一般有独词式和短语式。在分析题目时,也要讲究方法。2016年中考作文题目中如“亮”(浙江宁波)、“陪伴”(广西桂林)、“散步”(四川成都)、“欣赏”(浙江湖州)等独词式的文题,其本身就是“题眼”,分析时可以由实入虚,好好咀嚼、揣摩。以“陪伴”为例,意思是“随同做伴”,可实指人、物、景,也可虚写如爱、微笑、信心、苦难等陪伴“我”成长。
    如若作文题目是短语或句子,在审题时尤其要注意题目中的表示修饰、限制和补充的词语,这些词语往往就是“题眼”,抓住了这些词语,就能准确立意了。如 “特别的经历”(湖南永州)、“做好自己”(四川宜宾),前者立足于“特别”,后者则要抓住“做好”这个“题眼”。
    2、关注生活,开拓思路。
    3、分析联系,把握内在
    有些全命题作文题中,其题目本身就蕴含了或因果、或条件、抑或其他的内在关系,审题时,要注意分析其中包含的内在联系,全面分析,准确把握写作范围与立意方向。这样,下笔时就不容易走题、跑题了。
    当然,要想写好全命题作文,除了上面提到的审题立意技巧,还要在选材、布局谋篇上下功夫,平时要注重积累,多写多练,考场上才能文思泉涌,写出好的文章来。
    【审题立意】
    世间万象,分为物质、精神和关系三类。此题聚焦“关系”。
    台湾是中国不可缺失的一部分,要拼在一起;一带一路,把很多国家地区拼在一起互惠互利共同发展。拼在一起,是资源共享。从共享经济入手,格局写大点。
    有考生这样编故事:奶奶在台湾,我在江苏,小时候跟奶奶一起长大,六岁的时候机场分离,奶奶拿一张地图,将江苏和台湾两块区域撕了下来,然后跟我说,一个代表你,还有个代表我,想念奶奶的时候,就把它们拼在一起。真棒!
    有孩子畅想:可以将江南与塞北拼在一起,这样江南就会多一份豪迈,塞北就会多一份柔情,两地的经济文化就会互相渗透交融,中国也将更加壮丽、和谐。真棒!
    保家卫国,需要将相和,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传颂两千载。刘邦善用人才,韩信、张良、萧何,各尽其才。
    聋哑人和拉二胡的盲人,拼在一起,可以每天外出挣钱,活得有尊严。真人实事。爷爷奶奶的爱情故事呢?生活需要发现,美好可以创造。
    【下水作文】
    拼在一起
    五月末。经过前一天大雨洗礼的校园,一切都是那样清新。这教学楼前的“百草园”就像一个小树林,盛开多多硕大、雪白的广玉兰在外围围着一个圈儿,似在保护园里的一草一木。园里,几株合欢树,高大巍峨,枝叶繁茂,却又不失清秀。在这样的“百草园”里,它们并不显眼。那合欢树被许多棵楝树,许多棵香樟树,许多棵桃树……簇拥着,它们都是那样的精神!散落的树叶,“化作春泥”滋养大地,大地上就芳草鲜美了。我不由得感叹:这树木花草拼出了一个美丽世界,这美丽世界,没有一草一木不是向上的。
    第二十七届校园体育运动会就在这样一个美丽、向上的校园开幕了。同学们积极踊跃地报名参赛,我也报了两个项目:跳远和4*100接力。
    我自认为这两个项目是强项。但是第一项跳远时,发现班里就只有我一个人报名,也没有同学在一边加油,顿时情绪不高,结果吃了瘪,得了个第五名。我心里难过极了,想想参加跳远时,别的班同学一起呐喊助威,那样一起拼搏的气氛真让人羡慕。
    跳远之后,就是漫长的等待,4*100接力是运动会的最后一项。我的心里极不平静,似有千万只小虫在啃食。本来我是跳远一项的夺冠热门,却连个“季军”都没得,真丢脸,想给班级争荣耀的心被伤得千疮百孔。我心想一定要在4*100接力赛上“雄起”!
    终于等到最后一项。先要排好跑的出场顺序。队友们很信任我,让我负责冲刺,跑最后一棒。可老师没有见过我在体育上有啥天分,我来压轴,老实说,有点怕,毕竟我们代表着班级参赛,而我们班这4*100接力赛就像我们的国球一样,不管在什么级别的赛事上,每次都是金牌。我身体素质很好,但是,没有那么拼命地跑过,最后的冲刺,我心里也是没有底的。
    老师还是下了决心:有那么优秀的队友,有全班同学加油,一起拼,还怕得不了冠军?!
    发令枪响,负责第一棒的小华一下子就冲了出去,如老虎猎食,勇猛无比,稳居第一,其他班的也是毫不放弃、紧追不舍!我注视着他传递给二棒,眼看着第三棒过来了,我开始摩拳擦掌,轰油发动,手伸向后,接到棒子瞬间,大吼一声,迅猛加速,感觉风都被甩在身后。“加油”的呐喊声震天响,我感觉自己动力十足,脚步如神,对手都被甩在身后,冲线的一刻,大家欢呼雀跃。在几位队友共同努力下,冲了第一名,我终于一雪前耻!
    运动会的比赛已经结束了,我们人生的赛场才刚刚拉开序幕。比赛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经历。它是一种竞争,它更是一种展示,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拼在一起、集体智慧才是硬道理。只有拼在一起,才会有人生美丽、向上的“百草园”!
    【考场作文】
    拼在一起
    许是紧张的缘故,匆匆做完语基部分,我发现自己的手心已经汗水涔涔了。
    看看作文是“拼在一起”,我又禁不住两眼泪流,因为我想到了那张照片,那张由爸爸亲手撕碎,由我千粘万连,拼在一起的照片。于是,悲伤的回忆再次拉开大幕。
    依稀记得六年前的那个冬日的夜晚,北风呼啸,寒气袭人。晚上十点左右,多日夜不归宿的爸爸,在外面喝得酩酊大醉,带着一身难闻的酒气,踉踉跄跄地开门进来了。
    还没走到沙发,人已经跌坐在客厅的地板上。接着便
    相关推荐
    上一篇:河北第六单元检测卷 下一篇:让我印中考作文素材积累
    版权声明:本站资源均来自互联网或会员发布,仅供研究学习请勿商用以及产生法律纠纷本站概不负责!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16-2018 好教案 mip.jiaoanhao.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0019125号-1 电脑版:好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