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年级英语教案
  • 九年级粤教版教案
  • 六年级青岛版教案
  • 高一人教版教案
  • 二年级苏教版教案
  • 二年级下册教案
  • 一年级华师大版教案
  • 八年级物理教案
  • 教学教案数学教案
  • 七年级上册语文期中测试卷

    2020-11-11 七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

     期中测试卷(分值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下列词语中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翻来复去(fù) 憔悴(cuì) 抖擞(sǒu)
    B.人迹罕至(hǎn) 论语(lún) 侍弄(shì)
    C.饥肠鹿鹿(lù) 盔甲(kuī) 尴尬(ɡà)
    D.咄咄逼人(duó) 花苞(bāo) 匿笑(nì)
    2.指出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恰当的一项( )(3分)
    A.他在我们这群小伙伴中,做事稳当,处事果断,德高望重,很有威信。
    B.今天因为要出去游玩,奶奶特意梳洗了一下,打扮得花枝招展,煞是好看。
    C.我一直迷醉于世界的优美之中,我所热爱的科学也不断增加它崭新的远景。
    D.这时,或许有一个早起的孩子走了过来,贪婪地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这就是我们最自豪的时刻了。
    3.下列文句空缺处,依次填入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3分)
    (1)母亲( )地点点头,便去拿外套。
    (2)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 )。
    (3)学习上,我们如果不讲究方法,只是一味地死记硬背,结果只可能是( )。
    A.信服 诀别 事倍功半
    B.佩服 诀别 事半功倍
    C.信服 永别 事倍功半
    D.佩服 永别 事半功倍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能否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
    B.他的语文成绩不仅在全校很突出,而且在我班也名列前茅。
    C.父亲已经走了,但那番语重心长的话语时时在我的心头回想。
    D.通过开展“每月少开一天车”的活动,可以使泰安的空气更加清新。
    5.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B.“嗨,慢着,”我软弱地哀求道,“我没法——”
    C.乌云蔽月,她便紧张不安,唯恐宝藏丢失;满月缺损,她便心痛如割,仿佛遭了抢劫。
    D.德高望重的老桥,你在这涧水上站了几百年了?你累吗?
    6.默写。(4分)
    (1)____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
    (2)__________________,闻道龙标过五溪。
    (3)《观沧海》一诗中,借助奇特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三军可夺帅也,_________________。
    7.请你根据要求,在校园开展的以“书香校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完成下列相关任务。(9分)
    (1)下表是某同学在活动中搜集到的有关阅读的数据材料,请你从“人均阅读量”和“人均阅读时长”中各得出一条结论。(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量应当关注,阅读内容也值得重视。你的班级将举行一次“我们该读什么书”的专题讨论会,就作家毕淑敏和汪曾祺的不同阅读观开展讨论。请你准备好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简述理由。(3分)
    毕淑敏:名著一般多是经过了许多年代的考验,是被大师们的智慧之磨研磨了无数
    次的精品,读的时候,像烈火烹油的满汉全席,为大享乐。
    汪曾祺:我读书很杂,毫无系统,也没什么目的。随手抓起一本书来就看。觉得没意思,就丢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面是两位同学在校园网上发表的关于“读书感受”的帖子。现在请你结合自身的阅读经验,运用比喻方法,生动形象地表达你的读书感悟,以跟帖的方式与他人分享。(2分)
    探源人:读书如开窗,开窗可以清洁室内空气,读书能够净化人的灵魂。
    采蜜人:读书好比饮食,有些只需浅尝,有些可以吞咽,少数则需要仔细咀嚼、慢慢品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与欣赏。(42分)
    (一)对比阅读,回答8~11题。(13分)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
    [乙]昔吴起①出,遇故人而止之食。故人曰:“诺,期返而食。”起曰:“待公而食。”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明日早,令人求故人。故人来,方与之食。起之不食以俟②者,恐其自食其言也。其为信若此,宜其能服三军欤③?欲服三军,非信不可也!
    【注释】①吴起: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②俟:等待。③欤(yú):句末语气词。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4分)
    (1)陈太丘与友期行 _______________
    (2)相委而去 _______________
    (3)故人来,方与之食 _______________
    (4)恐其自食其言也 _______________
    9.根据句意,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期日/中 B.对/子骂父
    C.下车/引之 D.故人至/暮不来
    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昔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读了[甲]文和[乙]文之后,你一定对“守信”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请结合文段内容谈谈你对“守信”的看法。(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15·山东济宁)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3分)
    石崖上的枣树
    刘成章
    ①那是陕北的一座高峻石崖,陡峭得不能再陡峭了,齐上齐下,刀削的一般,笔直地立在那儿;崖上又极少有土,极少有草,却不知在何年何月,就在那半崖上,在一条看不大清的石缝间,突兀地生了一棵枣树。照说,枣树生长在那儿,哪来的什么养料和水分,只要能勉强挤出几片叶子,现出一点儿绿色,就算很不错了;可它偏偏悖乎常理,长得健壮而蓬勃。每到了八九月间,红的绿的半红半绿的枣儿缀满那枣树的枝叶间,把整个树冠都压得垂吊着,像一片彩色瀑布。
    ②年年金秋到,这一树枣子总是红得诱人,装饰着好大一片天空。挑筐的走过,扛锄的走过,都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城里人颠簸着汽车前来旅游,猛地看见了,也顿时兴奋起来,跃下车,结果呢,也只能仰着脖子,望枣兴叹。他们口腔里分泌着唾液,每一条神经都被挑逗得打着颤颤,却都无可奈何。
    ③石崖下有个石雕加工工地,工地上汇集了来自好几个县的能工巧匠,有老汉也有年轻后生。他们雕成的和正雕着的石狮子,一个个生动可爱,摆得到处都是。这些民间艺术家们,如处近水楼台,当然更想摘那树好枣子。据说,他们中间的一个小后生,膂力过人,他曾运足了气,把一块石子儿硬是扔到枣树上,不过也仅仅打下两三颗枣子而已。“这枣真成了王母娘娘的蟠桃了!”他瞅着那枣树咒骂。而那枣树,望着气急败坏的小伙子,好像故意气他似的,摇了三摇。
    ④一棵枣树,爽了那么多人的眼,打动了那么多人的心,又扫了那么多人的兴,使有的人在离开的路上还要对它念念想想,思思谋谋,人们无从弄清它的背景,更无从弄清它是轻佻还是贵气。
    ⑤那年亲眼看见这棵枣树的时候,我也忍不住停下脚步,仰起了脖子。由于仰角太大,我的帽子都顺着肩膀滑落了。与我同行的朋友说:“光瞅有什么用!要是真想尝尝,咱们哪天有了空儿,从山后爬到那崖上去。”后来我们真的去了。绕来绕去地足足走了有七八里山路,走得人大汗淋漓,衬衣全湿透了,才算近距离地看见了枣树。也许由于特别兴奋,也许是枣子的映照,我俩的脸都红得像一片霞了。那枣树真让我们很想欢呼几声。崖上风很大,阳光也很充足,风和阳光一年年地透过了它粗糙的树皮和枝叶,为它储满了诱人的生命力,因而果实又大又艳,宝石一般。虽然那树上的每颗枣子我们都看得清清楚楚,甚至能看见爬在枣子上的几只大蚂蚁,但是那儿的地势太险峻了,我们依然无法再向它挪近一步,令人惋惜,只得一步一回头地悻悻离开。
    ⑥好多年之后,当我不由得又想起那棵枣树的时候,终于不再悻悻了,那是因为我重读了《诗经·蒹葭》:
    ⑦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⑧我又想起了一首陕北现代民歌:
    ⑨羊肚子手巾哟三道道蓝,咱们见面面容易说话话难。一个在山上哟一个在沟,拉不上话话哟咱招一招手。瞭见了个村村哟瞭不见个人,泪蛋蛋抛在沙蒿蒿林。
    ⑩这些不朽民歌所创造的情境,和那棵枣树所引发的情境不是一样的吗?
    ⑪想到这一层,我忽然感到我的生命颤栗起来,抖落了些许的俗气。你看,那棵枣树是那么美好,那么诱人,却总是难以触到,总是让人企慕;它总是撩逗着你,召唤着你,却又总是远离着你;它是美人,美人如花隔云端。它结的是一树实实在在的枣,但它给人们带来的却是诗的境界、浪漫的情怀、美学的情景。它让我想起钱钟书先生所命名的“企慕情境”,令人久久回味。
    (《光明日报》2015年04月10日,有删改)
    12.“枣树”生长的环境有怎样的特点?请结合文本做简要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请从文中两个画线句子中任选一句做简要的赏析)(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中引用了《诗经·蒹葭》和陕北现代民歌,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通读全文,你认为“悬崖上的枣树”带给作者怎样的感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16分)
    一颗豆粒
    ①我认识一位视一颗豆粒为自己生存意义的夫人。
    ②她大儿子上小学三年级、二儿子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悲剧降临她家。丈夫因交通事故身亡。这是一次非常微妙的交通事故,丈夫不仅自己身亡,而且最后还被法庭判成了加害者。为此,他的妻子只得卖掉土地和房子来赔偿。
    ③母亲和两个孩子背井离乡,辗转各地,好不容易得到某一家人的同情,把一个仓库的一角租借给他们母子三人居住。
    ④只有三张榻榻米大小的空间里,她铺上一张席子,拉进一个没有灯罩的灯泡。一个炭炉,一个吃饭兼孩子学习两用的小木箱,还有几床破被褥和一些旧衣服,这是他们全部家当。
    ⑤为了维持生活,妈妈每天早晨6点离开家,先去附近的大楼做清扫工作,中午去学校帮助学生发食品,晚上到饭店洗碟子。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到家里已是深夜十一二点钟了。于是,家务的担子全都落在了大儿子身上。
    ⑥为了一家人能活下去,母亲披星戴月,从没睡过一个安稳觉,生活还是那么清苦。他们就这样生活着,半年、8个月、10个月……做母亲的哪能忍心让孩子这样苦熬下去呢?她想到了死,想和两个孩子一起离开人间,到丈夫所在的地方去。
    ⑦有一天,母亲泡了一锅豆子,早晨出门时,给大儿子留下一张条子:锅里泡着豆子,把它煮一下,晚上当菜吃,豆子烂了时少放点酱油。
    ⑧这天,母亲干了一天活,累得疲惫不堪,实在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她偷偷买了一包安眠药带回家,打算当天晚上和孩子们一块死去。
    ⑨她打开房门,见两个儿子已经钻进席子上的破被褥里,并排入睡了。忽然,母亲发现当哥哥的枕边放着一张纸条,便有气无力地拿了起来,上面这样写道:
    ⑩“妈妈,我照您条子上写的那样,认真地煮了豆子,豆子烂时放进了酱油。不过,晚上盛出来给弟弟当菜吃时,弟弟说太咸了,不能吃。弟弟只吃了点冷水泡饭就睡觉了。
    “妈妈,实在对不起。不过,请妈妈相信我,我的确是认真煮豆子的。妈妈,求求您,尝一粒我煮的豆子吧。妈妈,明天早晨不管您起得多早,都要在您临走前叫醒我,再教我一次煮豆子的方法。
    “妈妈,今晚上您也一定很累吧,我心里明白,妈妈是在为我们操劳。妈妈,谢谢您。不过请妈妈一定保重身体。我们先睡了。妈妈,晚安!”
    泪水从母亲的眼里夺眶而出。
    “孩子年纪这么小,都在顽强地伴着我生活……”母亲坐在孩子们的枕边,伴着眼泪一粒一粒地品尝着孩子煮的咸豆子。一种必须坚强地活下去的信念从母亲的心里生成出来。摸摸装豆子的布口袋,里面正巧剩下倒豆子时残留的一粒豆子。母亲把它捡出来,包进大儿子给她写的信里,她决定把它当作护身符带在身上。
    十几年的岁月流逝而去,兄弟俩长大成人。他们性格开朗,为人正直,双双毕业于妈妈所chōnɡjǐnɡ( )和期望于他们的一流国立大学,并找到了满意的工作。
    直到如今,那一粒豆子和信,仍时刻不离地带在这位母亲身上。
    16.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
    辗转( ) 被褥( )
    chōnɡ jǐnɡ( )( )
    17.第②段中作者为什么说“这是一次非常微妙的交通事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第④段作者在一一描写了“她”家的家当后,又强调“这是他们全部家当”。作者为什么要做这一强调?(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第⑥段中,母亲为什么想到了死?(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第段中,大儿子为什么向母亲道歉?(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第段中母亲最终放弃了自杀的念头,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读完《一颗豆粒》后,哪个人物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与表达。(50分)
    23.人,总在变化——从待人接物到处事态度,从言谈举止到心理状态,从衣着打扮到气质风度,从兴趣爱好到目标追求。当人生开始一个新阶段的时候,这种变化来得更猛。现在,你走进了初中校门,你发觉自己在不经意之间已悄然发生变化了吗?请你选择某一方面,与你小学时进行比较,以“我在变”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期中测试卷参考答案
    1.B 2.D 3.A 4.A 5.A
    6.(1)海日生残夜 (2)杨花落尽子规啼 (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4)匹夫不可夺志也
    7.(1)①2013年较2012年,人均阅读量有所增加。(或:纸质书阅读量高于电子书阅读量。)②2013年较2012年,手机阅读时间增加,而纸质阅读时间减少。(或:人均手机阅读时间长于纸质阅读时间。)
    (2)示例一:认同毕淑敏的阅读观,因为阅读名著更能提升素养,启发我们对人生和世界进行深入的思考。示例二:认同汪曾祺的阅读观,因为阅读杂书可以让我们在轻松的阅读中获得丰富知识,广泛认识世界。
    (3)示例:读书如登山,登得越高,就看得越远;书读得越多,眼界就越开阔。
    8.(1)约定 (2)丢下,舍弃 (3)才 (4)害怕,担心
    9.C
    10.①正午已过(朋友)还没来,太丘不再等候,自己先走了,太丘走后那个朋友才来。②有一回吴起出门,遇到老朋友便留老朋友吃饭。
    11.示例:守信,是为人之道。守信之人,可使三军信服;不守信之人,则连七岁小儿都瞧不起他。
    12.枣树生长在高峻、陡峭的石崖上,崖上极少有泥土和草木,缺少养料和水分。
    13.(1)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从色彩和形态两个方面对枣树进行了描写;写出了枣树的果实丰硕、枝繁叶茂,表现了枣树的健壮而蓬勃。(2)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枣树的形象更加鲜明、生动、活泼,也表达了作者对枣树的喜爱之情。
    14.改变了作者的心情,去掉了自身俗气;丰富了枣树的形象,深化了文章的主旨。
    15.美好的事物,虽然远离你,让你触摸不到,但却总在召唤着你,让你企慕;它给人们带来的是诗的境界、浪漫的情怀、美学的情景。
    16.zhǎn rù 憧憬
    17.因为“丈夫不仅自己身亡,而且最后还被法庭判成了加害者”。
    18.进一步突现他们家庭的贫穷,为下文故事发展做铺垫。
    19.她不忍心让孩子和她一起苦熬岁月。
    20.他没有把豆子煮好。
    21.儿子的坚强给了她生活下去的信念。
    22.母亲——艰辛抚养两个儿子,并且最终战胜死亡。
    大儿子——承担家务,体谅母亲,给了母亲生活的信念。
    相关推荐
    上一篇:17猫 第二课时 下一篇:让我印第一单元
    版权声明:本站资源均来自互联网或会员发布,仅供研究学习请勿商用以及产生法律纠纷本站概不负责!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16-2018 好教案 mip.jiaoanhao.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0019125号-1 电脑版:好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