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年级西师大版试卷
  • 高一下册试卷
  • 二年级英语试卷
  • 六年级化学试卷
  • 一年级语文试卷
  • 三年级历史试卷
  • 高一历史试卷
  • 九年级物理试卷
  • 六年级粤教版试卷
  • 七年级上册语文世说新语两则 同步练习

    2020-11-04 七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

    《〈世说新语>两则〉》同步练习
    1.解释下列加粗部分的含义。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________ ②俄而雪骤________
    ③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  ④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_
    2.简答。
    《咏雪》只是客观地写出谢家子弟咏雪的事,对“兄子”与“兄女”的两个比喻并未加任何评论,但作者的褒贬却已在其中,一望而知,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课文内容默写填空。
    ①俄而雪骤,公欣然曰:“________________?”兄子胡儿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兄女曰:“________________。”公大笑乐。②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翻译下列各句。
    ①白雪纷纷何所似?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语段点将
    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文中加粗的词。
    ①中:________  ②不:________
    ③引:________  ④顾:________
    2.给文中划线句添上省略的部分。
    (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去后(    )乃至。
    3.陈元方不再理会“友人”的原因是因为“友人”“________”又“________”。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
    A.陈太丘不守信用,约好跟朋友出行,结果不等友人来自己先走了。
    B.陈元方小时候傲慢无礼,竟敢教训长辈,目中无人。
    C.小元方能指出父亲的朋友“期日中”而“日中不至”是“无信”,“对子骂父”是“无礼”,可见他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D.“友人”之所以“下车引之”,是想哄陈元方带自己去找他的父亲。
    5.友人已经感到惭愧,元方还是“入门不顾”,这样做过分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则故事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朝代)文学家。
    (二)迁移过关
    华歆王朗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zhé,即)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入。歆曰:“本(当初)所以疑(迟疑不决),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接受他的请托),宁可以急相弃邪(同“耶”,呢)?”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选自《世说新语·德行门》
    通过患难中对待别人的态度,你如何评价王朗和华歆的人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略 2.略 3.略 4.答案参照“释疑解难”部分的“译文”
    (一)1.①中午 ②通“否” ③拉 ④回头看 2.友 太丘 友 3.无信无礼 4.C 5.略 6.世说新语 刘义庆 南朝宋
    (二)华歆谨慎对待别人的请托,但一经接受请托,无论遇到怎样危急的情况都不相弃,表明他重信重义,危难中救人能救到底。而王朗正相反。轻易接受他人的请托,而一旦形势紧急便“欲舍所携人”。这样的人机巧善变,有始无终,不能共患难,不值得信赖
    【提示】
    “基础训练”第2题:回答这个问题,要注意到作者最后补充交代了道韫的身份,这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
    “点将过关”(一)第5题:这是一个探究性的问题,只要言之成理,可以有不同见解。当然不要忽视元方当时只有7岁。
    相关推荐
    上一篇:标点符号-练习题及答案 下一篇:让我印《游山西村》 同步练习
    版权声明:本站资源均来自互联网或会员发布,仅供研究学习请勿商用以及产生法律纠纷本站概不负责!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16-2018 好教案 mip.jiaoanhao.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0019125号-1 电脑版:好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