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山界 学案
一、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习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记叙事件、安排层次的方法,理解一些词语的含义,赏析文中精彩的语段。
【过程与方法】:理解生动描写对表达文章思想内容的作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感受红军优良的革命传统
教学重点:
1、了解课文按时间变化和地点转移安排材料的特点
2、体会重要语句的含义,赏析、背诵精彩的语段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感受红军的革命传统
二、自主、合作、导学:
(一)走进课本:
1、导语提示:假如半夜你只能在一座高山上休息,路只有一尺来宽,一翻身就会掉下悬崖,路上的石头又非常的不平,你睡觉的感觉会是如何呢?我们的红军战士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过夜,而且还吃不饱,他们的感觉如何呢?为什么会这样?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文。
2、整体感知:自由朗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模式:本文记叙的是__________ _。)
活动(一):(学法指导:自主学习,养成查资料的好习惯)
1、自学生字词,把重要的句子写下来:
2、毛主席在《七律 长征》中的主题是“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想一想,红军在翻越老山界时遇到了哪些困难?
3、口头介绍文章主要内容,把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说清楚。
4、 找出表示时间推移、地点转换的语言标志。
活动(二):(学法指导:品读课文,找出让你感动的字与句子,并说说自己的理由)
1、从文中的时间变化归纳出翻越老山界的时间:
2、从文中找出令你感受很深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三、小组合作总结:(学法指导:体会最深的是什么?还有哪些遗憾)
四、巩固、拓展延伸:
大家都知道这座山是怎样的陡了,不由浑身紧张,前后呼喊起来,都想努一把力,好快些翻过山去。
“不要掉队呀!”
“不要落后做乌龟呀!”
“我们顶着天啦!”
大家听了,哈哈地笑了起来。
“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火把在头顶上一点点排到天空;向下看,简直是绝壁,火把照着人的脸,就在脚底下。
走了半天,忽然前面又走不动了。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在峭壁上,马爬不上去。又等了一点多钟,传下命令来说,就在这里睡觉,明天一早登山。
就在这里睡觉?怎么行呢?下去到竹林里睡是不可能的。但就在路上睡么?路只有一尺来宽,半夜里一个翻身不就骨碌下去了么?而且路上的石头又非常不平,睡一晚准会疼死人。
但这是没有办法的,只得裹一条毯子,横着心躺下去。因为实在太疲倦,一会儿就酣然入梦了。
1、在艰难的爬山过程中不断传出红军的喊声笑声,从中可以看出什么?
2、选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写得很传神,试举例分析心理活动的作用。
3、上文中最后一个自然段从多个角度描写“半夜”,从 觉角度突出夜之 ,从 觉角度暗示山之 ,从 觉角度反衬夜之 。(每处填一字)
(1.喊声笑声传出了红军的英雄气概和乐观精神。2、如“横着心躺下去”,这里的心理描写写出了不怕困难的态度,衬托了红军战士不怕苦的精神。 3、感、寒、视、高、听、静。)2·1·c·n·j·y
五、练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①欺侮( ) ② 呜咽 ( ) ③ 澎湃( ) 【来源:21·世纪·教育·网】
④宿营地( ) ⑤ 咀嚼 ( ) ⑥打颤 ( )
2.填入下面句子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 )。
A.景观 B.壮观 C.奇观 D.景象
3.下面与“树林一直在唱着那首愉快的歌”修辞方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四围的山把这山谷包围得像一口井。
B.这里的人们非常好客,火一般热情。
C.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咽,像波涛在澎湃。
D.天气炎热,那张乒乓球桌子也在睡觉。
4、红军在翻越老山界时遇到了“四难”,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