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塑生命的人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搜集有关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②找出文中莎莉文老师教“我”学习的具体事例,理清文章思路。③通过分析本文独具特色的写人手法,积累写作技巧。
2.过程与方法:强调自主学习,让学生在阅读中品味,在品味中质疑,在质疑中撞击,最终悟出文章之妙。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领会莎莉文老师对学生深沉的爱,懂得珍惜和回报所有人对自己的爱,以及海伦顽强勤奋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教学重难点
1.从文中获取信息并进行概括及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
2.侧面描写和衬托的手法的运用。
3.细节描写的作用及疑难句子的含义。
文本解读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用多媒体播放有关海伦的生平图片并配上钢琴曲《命运》,让学生感知海伦,由此创设情境,自主导入。
二、解题释题 确立目标
1.学生交流搜集的有关资料:海伦生平、《海伦·凯勒传》的故事梗概,并用投影仪展示学习目标。
2.海伦·凯勒的生平事迹简介
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一岁半就失聪失明。后就读于马萨诸塞州剑桥女子学校,又进入剑桥的拉德克利夫学院,190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在大学期间写了第一本书《我生命的故事》,叙述她如何战胜病残,不仅给盲人而且给成千上万的正常人带来了鼓舞。这本书被译成50种文字,在世界各国流传。以后她为许多杂志撰写文章,还写了几部自传性小说,《我所生活的世界》、《从黑暗中出来》、《我的信仰》、《中流——我以后的生活》和《愿我们充满信心》,在这些著作中,她表明黑暗与寂静并不存在,她自己也是个有理智的人。凯勒后来成了卓越的社会改革家,她到美国各地,到欧洲、亚洲发表演说,为盲人和聋哑人的教育筹集资金。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又访问多所医院,慰问失明的士兵。她的精神受到人们的崇敬。1964年被授予美国公民最高的荣誉——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又被推选为世界十名杰出妇女之一。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著名的传记作家范怀克·布鲁克斯为她写了传记。
三、自读感知 整体把握
1.海伦·凯勒在什么时间,怎样认识了安妮·莎莉文老师,这位老师对她有什么影响?你是从文中哪些段找到答案的?
阅读前三段和最后一段能找到答案。1887年3月3日的下午,正值美好的春天。她从人们进进出出忙个不停的迹象猜到会有不寻常的事情发生。她坐在大门边的石阶上等待。忽然,有一个人拉着她的手,然后紧紧把她搂在怀里,就是这位老师给她开了眼界,向她揭示了生活中的一切,给她带来爱,带来欢乐,给她的生活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2.莎莉文老师是怎样教她学会了词的具体含义并形成概念的?
莎莉文老师从她身边的具体的物——旧的洋娃娃,让物和表示此物名称的字母建立起联系。为让她形成词的概念,老师又用新的洋娃娃和词再次联系。接着又用对水的触觉形成“水”这一词的概念,终于让她学会了母亲、父亲、姐妹、老师等词的概念。老师让她学会了语言的基础——词。
3.莎莉文老师走进海伦的生活之后,她的生活起了什么变化?可以根据例句,用一个比喻写出来吗?
4.刚才我们大家一起见证了“再塑生命”的历程,那么同学们现在对“再塑生命”是怎样理解的呢?
“再塑生命”从字面上来理解是“重新塑造生命,重新获得生命”的意思。在本文中,再塑生命是指我的灵魂被唤醒,莎莉文老师让“我”认识了文字,再次拥有了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爱的光明照到了“我”的身上。所以,莎莉文老师就是我的“重生父母”。
四、比较阅读 拓展延伸
1.这篇课文和魏巍写的《我的老师》,从内容上分析,有很多相同的地方,请你一一指出。
①都是对老师的怀念和赞美;②都是选择典型的事例;③都谈到老师对自己的影响。
2.从海伦·凯勒的特点考虑,在写法上与魏巍写的《我的老师》有什么不同?
魏巍回忆蔡芸芝老师可以直接描写老师的外貌、动作……然而海伦·凯勒看不到老师的外貌,只能凭借她仅有的触觉去感受老师的关爱,接受老师的教导。
3.从海伦·凯勒的写法上,你受到什么启发?
一位好的老师能决定自己的成长道路,甚至影响自己的一生。有时从自己的进步、成长过程来体现老师的辛勤培育,从侧面烘托老师的形象也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五、总结文本 感悟导行
本文的作者是一个命运非常不幸而又十分了不起的人物。带领她走出不幸的便是她的老师——一个改变她命运的人。本文便是作者送给她老师的一首赞歌。这一份真挚的感情,深深地感动着每一个人。师生二人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附板书设计:
再塑生命的人
莎莉文 付出 海伦 感激
独 内
特 心
方 感
法 受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布置作业
课下阅读海伦·凯勒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