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年级苏教版试卷
  • 八年级西师大版试卷
  • 四年级粤教版试卷
  • 高三苏教版试卷
  • 八年级物理试卷
  • 八年级青岛版试卷
  • 六年级北师大版试卷
  • 八年级化学试卷
  • 一年级人教版试卷
  • 一年级下册语文冀教版生字表汇总

    2022-01-21 一年级下册语文冀教版

    小学六年级数学《圆锥体积的认识》教学反思

         立体图形的认识在日常生活中,有着非常广泛的用途。在小学阶段在学习中,学生将了解一些简单的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注重使学生探索现实世界中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应注重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等;应注重通过观察物体,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所以在数学课堂中,学生动手实践越来越引起广大教师的重视,课堂上的操作活动明显多了起来,但很多时候对活动设计不够深入、不够具体,缺乏探索性。例如我开头的教学看似准备充分,操作有序,而且最终得到了结论。但学生只停留在简单的模仿操作阶段,缺少了对学生内在需求的关注,缺少了对学生操作活动中的情感体验的关注。后来的教学,增加了对实验条件的辨别和对信息的判断。学生学得主动,经历了观察、发现、合作、创新的过程,既圆满地推导出了圆锥的体积公式,又促进了学生实践能力和批判意识的发展,而这些目标的达成完全是在有深度的操作活动中实现的。在这部分的教学中,让学生自主用高和底不同的圆柱和圆锥进行操作活动,学生在汇报交流的过程中就不同的结论引发了争论。对此产生了进一步操作验证的需求。在这种积极情感的推动下,学生通过操作活动真正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并获得了“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这一正确结论。
        在教学过程中,“有深度的操作活动”是促成学生对学习行为进行反思的活动。学生“在学习”并不等于“在思考”。如我在前面的教学中给学生提供的是等底等高的的圆锥和圆柱,组织学生操作验证,学生马上得出结论:用圆锥装满沙子往圆柱里倒,三次正好装满,说明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老师只是满足于让学生通过操作得到结论,而没有提供不同高不同底的圆柱和圆锥进行比较验证。如果当时教师对结论的得出稍加追问,引导学生比较不同高不同底的圆柱和圆锥体积这间的关系,引发学生的思考,那么学生就不会产生“任意圆锥体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的错误认识。后面的实验通过让学生反思不同的操作结果,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相关推荐
    上一篇:《anɡ enɡ inɡ onɡ》第二课时教案 下一篇:让我印部编版《小猴子下山》第一课时教案
    版权声明:本站资源均来自互联网或会员发布,仅供研究学习请勿商用以及产生法律纠纷本站概不负责!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16-2018 好教案 mip.jiaoanhao.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0019125号-1 电脑版:好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