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二上册教案
  • 八年级语文教案
  • 教学教案数学教案
  • 七年级湘教版教案
  • 一年级西师大版教案
  • 七年级语文教案
  • 高二苏教版教案
  • 九年级地理教案
  • 七年级粤教版教案
  • 三年级下册语文新语文版6心中那盏灯教案及作业题

    2021-07-28 三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

    6.心中那盏灯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父亲用爱制作的冰灯给儿子留下终生幸福的回忆。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的含义。
    3.通过描写父亲做冰灯的语句,体会出父亲的爱。
    重点难点    1.了解课文内容,通过描写父亲做冰灯的语句,体会出父亲的爱。
    2.体会课文重点语句的意思。
    教学课时      两课时。


    1.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含义。
    3.初步感受父亲对“我”的爱。

    生字、新词投影,本课的配乐朗读录音。

    一 出示画面,激发情感
    1.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幅画儿,请你们仔细观察,然后回答这幅画儿上画了什么,并给这幅画儿写一个题目。
    2.学生观察图画。(画面上是一位慈祥的父亲为孩子盖被子。题目《父爱》。)
    3.同学们,这幅画儿上的父亲在寒冷的冬夜,在为睡梦中的孩子盖被子。这是多么普通的一个情景啊!在我们的生活中,这样的画面几乎发生在每一天。父亲用自己无私的爱关心着自己的孩子。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一起来认识一位充满爱心的慈父。
    4.板书课文题目《心中那盏灯》。齐读课文题目。
    5.学生质疑:是谁心中的灯?心中怎么会有灯呢?……
    二 初读课文,学习课文中的词语
    1.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
    3.认读字词。
    执意 享受 纳闷 痛快 寻思 尴尬 糊灯笼 玻璃罩
    啥 木质 隐约 勾画 细碎 走街串巷 迷迷糊糊
    4.理解词语的意思。
    执意:坚持自己的意见。  走街串巷:在大街小巷中奔走。
    享受:物质上或精神上得到满足。  纳闷:不明真相,心存疑团。
    三 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层次
    1.学生朗读课文。
    2.思考: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八岁那年的春节,“我”执意让父亲给“我”做一盏亮的灯笼,父亲答应了。
    第二部分(第5—13自然段):年三十的早晨,“我”亲眼看见父亲打磨一块冰为“我”做冰灯。
    第三部分(第14自然段):那一年的春节,那盏灯得到了小伙伴们的称赞。“我”的心里一直珍藏着那盏灯。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 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自己朗读课文第一部分。说一说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甲:我读懂了做灯的原因是在乡下的老家,每一年的春节孩子们都有提着灯笼走街串巷熬年夜的习俗。
    学生乙:“我”希望得到一盏玻璃灯。
    学生丙:“我”向父亲提出了请求。
    2.这段内容以父子间的对话为主,在练习朗读时,要读出“我”迫切的心情和父亲和蔼的语气。


    1.本课生字较多,生字教学要采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读准字音、识记字形。重点指导读音的生字有“执、熬、闷、炕、撩”等,重点指导书写的生字有“享、隐、透、努、扭、夸”等。可以让学生先自学交流,然后教师检查认读及书写情况,同时纠正错误、指导。
    2.以鼓励为主,允许学生们对文章中的重点句子有自己的理解,只要有道理,就予以肯定。学生发言时,要求语言规范,声音洪亮。




    1.朗读课文,根据上下文体会重点语句的含义。
    2.结合课文中的重点语句,体会出父爱的无私、伟大。

    重点语句的投影。

    一 复习回顾,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1.认读生词。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 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默读第二部分。思考:父亲是怎样给“我”做灯笼的?标画出有关的语句。
    2.出示句子:我努力睁开眼睛,只见父亲在离炕沿很远的地方,一只手托着块东西,另一只手在里边打磨着。我发现父亲正在打磨一块冰,姿势很像洗碗。
    学生甲:从这句话里,我知道父亲在用冰做灯笼。
    学生乙:联系上文,我知道父亲在年三十的早晨就开始做冰灯,一定非常冷。但是为了让孩子满意,父亲顾不得自己的冷,太令人感动了。
    3.出示句子:父亲每打磨一阵,就停下来在衣襟上擦擦手,再把双手捂在自己的脖子上暖和一会儿。
    学生:从这句话里,我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疼爱。
    4.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三 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这盏灯为什么是一盏最美的灯?(因为这盏灯是父亲用爱做成的,所以它是一盏最美的灯。)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 总结全文
    1.学习完这篇课文,谈谈你的感受。
    2.说说在自己的生活中,得到家长关心的事例。
    3.学生练习朗读。

                                     6.心中那盏灯
       起因:家乡的习俗——提灯笼走街串巷熬年夜,“我”想得到一盏玻璃灯
    经过:父亲做冰灯
    结果:最美的灯 珍藏在“我”的心里


      1.把握对人物动作的刻画,让学生在自读的过程中画出描写父亲做灯过程中表示动作的词语(分别是“托、打磨、擦、捂、扭、掖”),同桌交流、小组讨论,揣摩这些动词,体会父亲做冰灯所忍受的寒冷及把儿子的冷暖挂在心上的做法。
    2.课文在描述人物表情时,最突出的表现是用了“尴尬”这个词。既反映了父亲想做玻璃灯笼而又没有玻璃的无奈,又流露出无法满足孩子想要玻璃灯那种美好愿望时的歉疚。这个词把这种表情描述达到了极致。通过让学生查字典体会“尴尬”这个词,来理解父亲这时复杂的心情。
    3.让学生分角色朗读父子间的对话,体会父子间浓浓的亲情。通过这些简单朴素的对话,父子间的亲情跃然纸上,怜爱之情溢于言表。课上老师可让学生采取多种阅读方式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蕴含的感情。

    1.在括号里填写适当的词语。
    (熬夜)的习俗  (最大)的乐趣
    (细碎)的小花  (不远)的地方
    (温暖)的双手  (豆大)的泪珠
    2.扩词练习。
    执(执著)(争执)  街(大街)(街道)
    质(质量)(音质)  夸(夸口)(夸奖)
    隐(隐约)(隐身)  勾(勾描)(勾画)
    碎(碎石)(心碎)  打(打人)(打架)
    3.举出以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开头的词语(包括成语、俗语、惯用语等)。
    例如:一是一,二是二
    一不做,二不休 一心一意 二一添作五   
    三心二意 三下五除二 四通八达 五花八门 六六大顺 七上八下 八九不离十 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九九归一 九牛二虎之力 
    十有八九 十拿九稳 
    4.仿照课文中描写玻璃灯笼的语句,写一写自己的小摆设。
    例:腊月二十五那天,我去东山坡上的大军家,大军拿出他的灯笼给我看。他的灯笼真漂亮,木质的底座上,是四块玻璃拼制成的菱形灯罩,上边似乎还隐约勾画了些细碎的小花。


    一 父爱名言
    有一种爱,它是无言的,是严肃的,在当时往往无法细诉,然而,它让你在过后的日子里越体会越有味道,一生一世忘不了,它就是那宽广无边的父爱。
    父爱其实很简单。它像白酒,辛辣而热烈,让人醉在其中;它像咖啡,苦涩而醇香,容易让人为之振奋;它像茶,平淡而亲切,让人自然清新;它像篝火,给人温暖却令人生畏,容易让人激励自己。
    父亲的爱,是春天里的一缕阳光,和煦地照耀在我的身上;是夏日里的一丝凉风,吹散了我心中的烦热;是秋日里的一串串硕果,指引着我走向成功;是冬天里的一把火,温暖着我那颗冰冷的心。父亲的爱,无处不在!
    纵使是丹青高手,也难以勾勒出父亲您那坚挺的脊梁;即使是文学泰斗,也难以刻画尽父亲您那不屈的精神;即使是海纳百川,也难以包罗尽父亲您对儿女的关爱!
    如果把母爱比作是一枝盛开的百合,在每个角落中散发着迷人的芳香,那么父爱就是一株茉莉,它在某个角落中默默地吐着它那清新的芬芳!向来只有人赞颂母爱的伟大,可又有谁知道父爱的含蓄!
    二 灯笼
    中国的灯笼又统称为灯彩。起源于18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前后,人们都挂起象征团圆意义的红灯笼,来营造一种喜庆的氛围。后来,灯笼就成了中国人喜庆的象征。经过历代灯彩艺人的继承和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品种和高超的工艺水平。从种类上分有宫灯、纱灯、吊灯等。从造型上分,有人物、山水、花鸟、龙凤、鱼虫等,除此之外,还有专供人们赏玩的走马灯。中国的灯彩综合了绘画、剪纸、纸扎、刺缝等工艺,利用各个地区出产的竹、木、藤、麦秆、兽角、金属、绫绢等材料制作而成。在中国古代制作的灯彩中,以宫灯和纱灯最为著名。
     
    相关推荐
    上一篇:部编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习作:这儿真美第1课时教案 下一篇:让我印三年级上册语文《习作:我来编童话》教案
    版权声明:本站资源均来自互联网或会员发布,仅供研究学习请勿商用以及产生法律纠纷本站概不负责!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16-2018 好教案 mip.jiaoanhao.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0019125号-1 电脑版:好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