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兴一中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初一语文期中试卷
一、基础·运用(20分)
1.下列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郎润静谧高邈咄咄逼人
B.酝酿烘托分歧花枝招展
C.感慨委屈诀别翻来复去
D.憔悴云宵轻捷人迹罕至
2.给下列句子中的加粗字注音(2分)
(1)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2)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部拿了出来。()
3.下列病句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都市民的文明素质与礼仪规范在稳步提高。
修改:在“规范”后加上“水平”
B.广大师生都争先恐后地踊跃给贫困儿童捐书捐款。
修改:把“给贫困儿童”移至“捐款”后
C.对于新闻的语言,首先要准确,这是新闻语言的一个显著特征。
修改:去掉“对于”
D.为了防止疫情不反弹,市领要求各单位进一步加强管理,制订措施。
修改:把“不再”改为“再度”
4.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是()
A.《散步》 莫怀戚 《中国青年报》
B.《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史铁生散文选》
C.《再塑生命的人》 海伦·凯勒 美国
D.《济南的冬天》 朱自清 《朱自清全集》
5.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B.我真不知道花儿为什么会有各种美丽鲜艳的色彩。
C.音乐巨人贝多芬在双耳全聋的情况下创作出不朽之作“欢乐颂”。
D.他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准保暖和。”
6.默写(10分)
(1)杨花落尽子规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洪波涌起。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
(4)《次北固山下》一诗中体现新事物终将取代旧事物的客观规律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论语》中表明学与思辩证关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春天像健壮的青年,____________,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7)如果不怕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二、名著阅读(8分)
7.阅读两则材料,完成(1)(2)题。(共4分)
【材料一】
【材料二】
行者道:“师父错怪了我也。这厮分明是个妖魔,他实有心害你。我倒打死他,替你除了害,你却不认得,反信了那呆子谗言冷语,屡次逐我。”常言道:事不过三。我若不去,真是个下流无耻之徒。我去我去!去便去了,只是你手下无人。”唐僧发怒道:“这泼猴越发无礼!看起来,只你是人,那悟能、悟净,就不是人?”那大圣一闻得说他两个是人,止不住伤情凄惨,对唐僧道声“苦啊!你那时节,出了长安,有刘伯钦送你上路。到两界山,救我出来,投拜你为师,我曾穿古洞,入深林,擒魔捉怪;收八戒,得沙僧,吃尽千辛万苦;今日昧着惺惺使糊涂,只教我回去:这才是‘鸟尽弓藏,狗烹兔死!’--罢!罢!罢!但只是多了那《紧箍儿咒》.”唐僧道:“我再不念了.”行者道:“这个难说:若到那毒魔苦难处不得脱身,八戒、沙僧救不得你,那时节,想起我来,忍不住又念诵起来,就是十万里路,我的头也是疼的;假如再来见你,不如不作此意。”
(1)明代小说家①所写的志怪小说《西游记》,主要写孙悟空、猪八戒及沙和尚保护唐僧西天取经,沿途降妖伏魔的故事,途中,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到达西天,取得真经、修成正果。回顾《西游记》所写内容,可以判断【材料一】这四幅连环画所描述的,正是小说中最为脍炙人口的故事情节之一②。
(2)孙悟空因【材料一】中的情节,遭师父驱逐,止不住“伤情凄惨”,叫苦不迭,甚至有“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感慨,结合【材料二】可以看出孙悟空感到如此伤感委屈的原因是③,选文体现出孙悟空的性格特征是④。
8.《①》是鲁迅先生回忆童年、少年、青年不同经历和体验的一部散文集。鲁迅先生在文中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刻画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形象,给读者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方正、质朴、博学的②,《范爱农》中正直倔强的范爱农,《③》中④。
三、综合性学习。(共7分)
9.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初二(1)班准备在这天下午3点,在本班教室开展关于读书主题班会活动,假如你是本次活动的主持人李明,请你按要求完成以下任务。(7分)
(1)为营造活动氛围,教室里需要张贴一条宣传语,请你从下面句子中找出一副合适的对联,工整的抄写下来。(2分)
无益身心事莫为养心莫若寡心欲世上几百岁旧家有关家国书常读
天下第一件好事人求上进多读书至乐无如读好书鸟欲高飞先振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演说家”小刚准备在活动中作“我是如何读书的”主题演讲,他为撰写演讲稿搜集到以下三则材料,但是有一则不符合演讲的主题要求,请你帮他找出来,并说明不符合要求的理由。(2分)
材料一:现在常听人说:“多读杰作,学取技巧。”这话是不错的,但倘使他读杰作的时候,心里总是惦记着:“快学技巧呀!”他在杰作的字里行间时时都发生“这是不是技巧”的问句,那他绝学不到什么技巧。
——茅盾
材料二:那些有学问对我有用处的书,我用吃橄榄的办法阅读,反复咀嚼徐徐品味;那些有学问然而对我用处不大的书,我用吃甘蔗的办法阅读,啜其甜汁,吐其渣滓。
——李国文
材料三:最近,东方图书市场内各类包装精美的高价图书特别畅销,不少人买了是作为礼品送给亲戚朋友的,对此现象,有关学者认为,将包装精美的图书作为礼品送给别人。虽然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人们都文化的重视,但如果仅限于此,就会流于形式,导致读书浮华风气的蔓延。
——《今日早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月22日下午,你去邀请王校长参加这次班会活动,请你将对王校长说的话写出来。(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言文阅读(13分)
(一)阅读《咏雪》(8分)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0.解释加粗的词(4分)
(1)未若柳絮因风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与儿女讲论文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俄而雪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未若柳絮因风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兄妹两人一个把雪比作盐,另一个把雪比作柳絮,哪一个更好!说说你的理由。(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5分)
鲁人徙越
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②之也,而越人跣③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
【注释】①屦:麻鞋;②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③跣:赤脚。
13.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1分)
A.欲徙于越徒:徒弟
B.或谓之曰或:或者
C.缟为冠之冠:冠军
D.越人被发被:同“披”搭在肩背上
14.翻译“子必穷矣”正确的一项是:()(1分)
A.小子一定贫穷了
B.儿子必然要贫穷了
C.您必须贫穷了
D.您一定要贫穷了
15.翻译句子(2分)
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16.这则短文说明一个什么道理?(1分)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沉在水底的豆子》,完成15—17题。(共12分)
沉在水底的豆子
周莹
从小到大,他一直是个很浮躁的人。凡事在他眼中,说得头头是道,轮到付出行动时,他就落后了。
高三那年,他告诉父亲说自己非复旦大学不上,您就等着吧。父亲疑惑地问他:“你有这么大的把握?成绩如何?”他信誓旦旦地向父亲许诺,您要相信自己儿子才对。于是,父亲不再说什么。父亲知道他的成绩考复旦,问题不是很大。
整个高三期间,父亲忙着自己的小生意,没有过多的精力专门照顾他,只一门心思给他攒钱。没想到,高考过后,他却落榜了。他的分数,勉强够二本。这个意外,让他措手不及。
父亲没有过多的批评他。而他自己,却痛苦地恨不得撕开自己的心脏。他在家躺了三天,愧疚像蛇一样纠缠着他,撕咬着他,折磨着他。
三天后,他自己起床告诉他父亲说想出去打工,体验生活。母亲胆怯地问:“你可是什么都不会?……”。他一脸严肃地说:“我出去学习,可以吗?您总是不相信我!”说完,他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家门。
母亲心疼地眼泪直掉,父亲安慰母亲说,没事的,鹰总是要学会自己飞翔的嘛!任他去吧。母亲什么也说不出来,只有默默叹息的份儿。
三天后,他回家倒头就睡。母亲问他怎么了?他说在酒店端盘子,因为打碎了一个酒杯,被老板骂了一顿。赌气,就回来了。第二天,他一大早就出门了。四天后回来,长吁短叹。母亲问他为什么?他说在工地搬砖,工头批评他弯不下腰,不是干活的料。说完,他眼泪汪汪地望着父亲。
父亲什么也没有说,只是拿出了三颗芸豆,丢进盛满水的玻璃杯子里,就出去了。他看着三颗漂浮在水上来回转动着的芸豆,不知道父亲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母亲看着沮丧的他,想要说一声不要打工了,哪怕是二本,也去上吧。毕竟是在读书。母亲还没有来得及张口,他就站起来冲出了门外。
他在母亲的担忧中,再次离开温暖的家,出去“闯荡”。晚饭后,他回来了。一身灰尘,一身疲惫。
父亲没有嘘寒问暖,只是喊他过来看杯子内的芸豆。他走近一看,三颗芸豆有一颗沉在水底,两颗飘在水上。他不知所以然。父亲含沙射影地问他:“你看看,这三颗芸豆,哪颗能够发芽结果?”
他被父亲问得莫名其妙,心里直犯嘀咕:“我怎么知道哪颗豆子会发芽结果呢?”
父亲也不恼火,只轻描淡写地说:“我们把芸豆种在花盆里试试就知道了。”说完,父亲就从墙角搬出三个花盆,装上泥土,然后指着水中的芸豆,让他看看有什么不同。他看了半天,也没有看出门道,只好把头摇得像波浪鼓。
父亲指着三颗芸豆让他看:“沉在水底的那颗芸豆,你看到了什么?”他想了想说:“看到那些水珠像泡泡一样围住豆皮。看样子,芸豆在吸收水分?”沉着脸的父亲,嘴角微微一翘,故意发出疑问:“豆子吸收水分是为了干啥呢?”他不知道如何回答。
父亲语重心长地告诉他:“豆子沉在水底,用心地吸收着水分,为被埋进土壤的那一天积蓄力量。飘在水上的豆子,只是表皮吸收了一层水分,里面并没有吸收到,一旦埋进土里,遇到干旱,就会因为缺乏水分而不能发芽,最终会烂掉。沉在水底的豆子,安静地积蓄着力量,为的就是发芽的那一天,迎来一个灿烂的朝阳。”
父亲说完,就把三颗豆子分别种在花盆里,并做了三种不同的记号,尤其是沉在水中的那颗豆子,父亲还插了一支筷子。
父亲的行为,让他陷入沉思。
第二天,他没有出去打工,而是静静地等待豆子是否发芽。
十天后,插了筷子的那颗豆子发芽了。芽苗粗壮、肥厚、翠绿,还特精神。
又过了半个月后,发芽的豆苗都窜到一尺多高了,而那两颗豆子还没有出土。他忍不住瞒着父亲,扒开土壤翻看漂浮在水上的豆子是什么结果。等他扒开潮湿的泥土一看,他傻眼了,那两颗豆子早就烂成稀泥,废了。
他再看了一眼那株茁壮青绿的芸豆苗,颓废的心灵为之一振。顿时,他心里充溢着一泓喜悦,仿佛看见天边的星光,让他心底泛出希望的光点,虽然星星点点,若隐若现,但是他却有了方向,有了激情,不再迷茫,不再颓废。他暗想,父亲说的话,果然没错。
晚上,他主动与商量父母,不出去打工了,想再复读一年,一定争取上复旦。母亲没敢表态,父亲故意犹犹豫豫不说话。
他一着急,就发誓:一定要做一颗沉在水底的豆子。第二年,他果然如愿以偿,顺利收到梦寐以求的复旦大学的通知书。
升学宴席上,亲朋好友都赶来祝福。别人纷纷议论说他是一个聪明绝顶的人才。有人羡慕地说:“你真了不起!人才啊!”
他笑笑回答:“我只不过是一粒沉在水中的豆子而已。”
一粒沉在水中的豆子,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成就了他的人生方向,让他看到了一片光明的未来。
17.阅读本文,根据文章所记载的内容,体会“他”的心理变化过程,完成列表格。(4分)
文章情节
“他”的心理变化
高三期间信誓旦旦的向父亲许诺上复旦
①
②
痛苦失落
父亲泡豆、种豆让他观察结果
③
④
豁然开朗
18.请你谈谈对文中划线句子的理解(4分)
19.结合文章内容和自己的生活经历,说说文中父亲给了你什么启示。(4分)(不超过140字)
六、写作(40分)
以《那一次,我真____________》(快乐、开心、感动、后悔、失落……)为题,现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以记事为主的作文,不少于600字,作文中不可出现真实校名和学生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