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年级湘教版课件
  • 二年级下册课件
  • 教学课件湘教版课件
  • 七年级华师大版课件
  • 七年级人教版课件
  • 高三数学课件
  • 七年级历史课件
  • 四年级历史课件
  • 高三青岛版课件
  • 四年级上册语文《雪梅》教案设计

    2020-12-23 四年级上册语文人教版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雪梅》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缘、骚、逊”等5个生字(包括1个多音字),会写“题、侧、峰”等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题西林壁》。

    3.结合插图、注释等理解诗意,感悟、品味诗中所蕴含的哲理。

    教学重点:

    1.理解古诗内容,想象古诗中所描写的景象。

    2.比较两首古诗在写景方面的异同,把握古诗揭示哲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过渡: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的《题西林壁》是一首哲理诗,向我们传达了为人处世之道。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这首《雪梅》也是一首哲理诗。大雪飘飞,梅花绽放,多么美的景致。可是有一天雪和梅却争执起来了。诗人正是捕捉住了这小小的争执瞬间,发出令人深思的议论。诗人通过雪、梅的争执想告诉我们什么呢?快随老师品读诗句,一探究竟吧!

    2.理解诗题。教师板书诗题,并同步讲解。

    明确:“雪梅”即雪中的梅花,这是诗人评论的两个对象。

    3.介绍诗人,简介背景。

    卢钺  宋朝末年人,具体生卒年、生平事迹不详,存世诗作也不多,以两首《雪梅》留名千古。

    创作背景  对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书上记录不详,推测作于宋末的一个初春日梅花开放,作者赏玩之时。

    二、初读古诗,夯实基础。

    1)课件出示古诗及生字,引导学生自读,在读中识记生字新词。

    会写的字:阁(ɡé)   费(fèi)   须(xū)   逊(xùn)   输(shū)     会认的字:骚(sāo)人

    2)教师进行生字书写示范,引导学生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生字。

    ◆书写指导:

    [阁]半包围结构。“门”阔、大,从左、上、右包围“各”。

    [须]左右结构。左部“彡”三撇的撇尖上下对齐;右部“页”的竖撇从横中线的上方起笔,向左下撇出,末笔长点顿笔有力。

    [输]左右结构。左部“车”末横变提,书写时先竖后提;右上部撇、捺舒展,罩住下部。阁须输

    ◆易错提示:

    [费]下边是“贝”,不要写成“见”。

    [降]右下部是“”,不要写成“干”。

    [输]右部下边是“”,不要漏写短横。

    3)播放朗读音频,引导学生朗读古诗,并划分节奏。

    雪梅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三、运用方法,自主学习

    1.出示阅读要求。

    1)结合注释理解诗意,把握诗歌的主旨。

    2)观察教材中的插图,图上画了什么?它们各具有怎样的品质?

    3)同桌之间交流有问题的地方。

    2.教师检查学生对古诗的掌握情况,引导学生赏析古诗。

    1)理解“梅雪争春未肯降”的意思。“降”是什么意思?梅雪为什么不肯“降”?这句诗运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

    预设:引导学生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降”是“服输”的意思。出示梅花雪中绽放的图片,再结合诗句使学生明白梅雪不肯“降”是因为“争春”,即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这里把梅、雪拟人化,运用的是拟人修辞手法,使梅、雪具有了人的特性,将梅、雪的美别出心裁、生动活泼地表现了出来。

    过渡:梅、雪争春,到底谁更能代表春天呢?正在欣赏梅、雪的诗人该如何评判呢?

    2)理解“骚人阁笔费评章”的诗意。“骚人”是什么意思?“费评章”的原因何在?你认为“骚人”应如何评议梅、雪?

    预设:课件出示“骚人”的意思及其来历。因为战国诗人屈原创作了《离骚》,故后人称屈原为“骚人”,后来泛指忧愁失意的文士、诗人。“费评章”指难以评议。为什么呢?这里就要引导学生结合上句诗来思考。至于“骚人”应如何评议梅、雪,学生可以各抒己见,表达合理即可。

    过渡:梅、雪各有特色,诗人一时也难以评议,但是梅、雪仍然争执不下,究竟该如何是好呢?读读下面两句诗,也许我们能找到答案。

    3)理解“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的诗意。在这两句诗中,诗人指出梅、雪各有什么长处、短处?诗人将梅、雪的长处、短处对照着写,客观地进行评价,你如何看待这种评价方式?结合自身实际说说你从中受到的启发。

    预设:讲解这两句诗之前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看待自身的长处和短处,然后再将目光移至这两句诗上。这两句诗说的是如何评判梅、雪的问题,梅含清香,但比之雪的白则逊色三分;雪晶莹洁白,却少了梅的清香。诗人没有单纯地赞美梅或雪的独特优点,而是综合分析其优缺点,说明它们各有长短,这种评价显得十分中肯、公允。将诗人对梅、雪的评价引到自身实际,学生可以畅所欲言,紧扣“人各有长短,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来谈即可。

    小结:梅花雪中绽放,清香幽幽,自古以来,很多文人墨客都为之写下赞美的诗篇。而本诗作者却另辟蹊径,赞美梅,也不落下雪,在评议它们各自的特色时更是由物即理,告诉人们正确看待他人、自己的方法,使人颇受教益。同学们,“罔谈彼短,靡恃己长”,这是古人告诉我们的处世之道,希望你们能行之于身,不断提升自身素养。

    3.引导学生再次朗读古诗,并进行适当的拓展。

    过渡:同学们,这是一首流传久远的佳作,尤其是后两句,多次被人们引用。其实,卢钺当初创作《雪梅》时,共写了两首,本文是第一首。你们知道第二首是什么吗?同学们在课下可以搜集一下,并尝试将它背诵下来。

    雪梅(其二)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诗意:只有梅花没有雪花的话,看起来没有什么精神气质。如果下雪了却没有诗文相和,也会非常俗气。在冬天的傍晚夕阳西下时写好了诗,刚好天空又下起了雪。再看梅花雪花争相绽放,像春天一样艳丽多姿,生气蓬勃。

    赏析:这也是一首说理的诗。课文所选的第一首诗主要写梅与雪的特点,这首诗则主要写梅与雪以及它们与诗之间的关系。诗人认为如果只有梅花独放而无飞雪落梅,就显不出春光的韵味;若有梅有雪而没有诗作,也会使人感到不雅。这三者缺一不可,只有三者结合在一起,才能组成最美丽的春色。从这首诗中,可看出诗人对赏雪、赏梅、吟诗的痴迷及其高雅的审美情趣。

    四、对比阅读,整体回顾

    1.分析比较,整体阅读。

    过渡:同学们,三首古诗已经学完。这三首古诗中均有精彩的写景内容,但第一首是景中含情,后两首是景中寓理。对景物的生动描摹得益于诗人认真、仔细的观察,情的抒发、理的阐释则有赖于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感悟。我们再读一读这三首诗,感受古诗的魅力。

    1)学生齐声朗读三首古诗。

    2)出示表格课件,引导学生填写表格,在对比中对三首诗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2.课外拓展,增加积累。

    过渡:同学们,对那些表现诗人的哲学观点、反映哲学道理的诗,人们给它们取了一个名字,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学生齐答:哲理诗)对了,就是哲理诗,也叫说理诗,我们这节课上所学的两首诗就属于这一类诗。哲理诗多将哲学的抽象哲理蕴含于鲜明的艺术形象之中,内容深沉浑厚、含蓄隽永。你们还知道哪些哲理诗呢?请同学们于课外搜集,并简单说明它们揭示的道理。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宋]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

    政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

    诗意: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这句话使得前来爬山的人白白地欢喜一场。当你进入到崇山峻岭的万山之中,你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立刻将你阻拦。

    哲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做好充分的估计,不要为一时一事的成功而陶醉。

    观书有感[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诗意: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要问那方塘里的水为什么会这样清澈,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地输送活水啊。

    哲理:要不断接受新事物,才能保持思想的活跃与进步。

    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板书设计: 

    相关推荐
    上一篇: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海的女儿》教案设计 下一篇:让我印人教版小学《渔歌子》教案
    版权声明:本站资源均来自互联网或会员发布,仅供研究学习请勿商用以及产生法律纠纷本站概不负责!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16-2018 好教案 mip.jiaoanhao.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0019125号-1 电脑版:好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