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槐乡的孩子》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读懂课文内容。
2.学习作者抓人物的动作、细致描写的方法把事物特点写具体。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内容,培养自读能力,使学生感受劳动是快乐的。
难点:学习作者抓人物的动作、细致描写的方法把事物特点写具体。
教学流程:
一、导入课题
1、同学们,我们的生活像七彩的图画,心中充满了无限的快乐。下面让我们走进第四课《槐乡的孩子》,看看槐乡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快乐。(板书课题)
2、观察课题,你们有什么发现呢?
生:我发现课题4前面加了“*”。
3、(出示课件)“*”这是什么意思呢?(这种符号表示是略读课文.)
【设计意图:本环节从课题入手,有意识的让学生去发现这篇文章与以往所学文章的不同,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
二、初读感悟
1、根据提示语,归纳学习要求:(出示课件)
①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②边读边画,看看槐乡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快乐?
③完成后与同桌交流。
2、集体汇报阅读收获:
【设计意图:本环节先由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快乐,再进行同桌交流。恰到好处地为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接着允许他们去交流自己的想法,从中享受学习的愉悦。】
三、重点赏读
1、同学们,槐乡的孩子以采摘槐米而快乐。下面让我们细细品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去看看那快乐的劳动场景。学习作者抓动词、细描写的方法。
(出示句子):男孩常常是爬到树上,用长长的钩刀一下又一下地削着槐米。一簇簇槐米落下来了。女孩有的弯腰捡着,两条辫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飞舞着;有的往篮里塞着槐米,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子。
(1)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段话。
(2)指名展示读、齐读。
2、同学们这段话作者抓住了男孩和女孩两个人物,具体描写了劳动的场景,那男孩干什么?女孩又干什么呢?
(1)(出示课件)指名读描写男孩的句子。其他同学边听边动笔画出描写男孩动作的字词。
a、生回答,师板书:
抓动词:
男孩
爬 —— 削 —— (槐米落)
b、指导朗读。
c、小结:这段话抓住了男孩削槐米的连贯动作进行细致描写。
(2)(出示课件)男孩子是负责削槐米的,那女孩是干什么的呢?下面让我们走进描写女孩的句子。
a、自由朗读描写女孩的这段话,看看哪些是看到的,哪些是想象到的?
b、学生汇报:
女孩
有的........ (捡) 辫子 像 翅膀
有的.......(塞) 头 像 小鸭子
c、学生带着动作读。
3、小结:作者运用有的......有的.......句式,写出了不同女孩的动作,并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劳动场景写得生动、具体。
4、练习背诵。
【设计意图:通过抓重点词句,学生在品读中积累优美语言并学会了“抓动词、细描写”的方法,感受文字的美,深化习作特点。】
四、牛刀小试
看到槐乡的孩子这快乐的劳动场景,中秋节这天我也体验了一次掰玉米的快乐。而且还以小日记的形式记录了下来。下面请同学们读一读,看看这个片段运用了什么方法细致描写的呢?
例文:掰玉米
秋天到了,地里的庄稼都成熟了。八月十五这天,吃过午饭,我和家人去地里掰玉米。我左手抓起玉米棒子和茎秆的连接处,右手攥住玉米棒子使劲往下拽。只听啪的一声,一个胖胖的玉米棒子就被我掰了下来,随手一扔玉米棒子就像跳舞一样蹦到口袋里。而那些卸了包袱的玉米秆则在我的身后轻松地摇晃着,像是在给玉米告别。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朗读老师的下水文,让学生亲眼见证了习作方法的实践运用。不仅让学生对学到的方法加深了印象,而且起到了带头示范的作用。】
五、学以致用
出示图片:(在学校和同学们一起做值日、掰玉米、摘苹果、葡萄、打枣子等等)
同学们图片中的场景是不是勾起了你美好的回忆呢,下面请同学们根据“抓动词、细描写”的方法,写一写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场景吧!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是我们学习的根本,只有知行合一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附学生片段:
摘苹果
星期六下午,妈妈领着我和妹妹去果园摘苹果。妈妈负责摘,由于果子长得太高,妈妈搬来一个梯子,爬上去,她一手扶着梯子,一手抓住一个大苹果,往上一撅,苹果就下来了。我在树下也使出了浑身的力气,纵身一跳,伸手一拽,一个红彤彤的大苹果就被我摘下来了。妹妹负责放苹果,每放一个她都高兴的跳着,两条辫子像蜻蜓的翅膀,一上一下。
捉蝴蝶
我在院子里的月季花上看见了一只美丽的蝴蝶,想抓住它。我目不转睛地盯着,抿着嘴,弓着腰,蹑手蹑脚地走到蝴蝶旁,猛地把手一伸,蝴蝶被我拢住了,我高兴地跳了起来,心里乐开了花。
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但是由于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为此,课堂上我还是扶多放少。但就这节课我觉得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敢大胆取舍,力求让学生一课一得,扎实有效,围绕提示语“看看槐乡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快乐”为导线,先放手让学生找“槐乡孩子的快乐”,接着合作交流,然后重点品读孩子们劳动场景的部分,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掌握作者“抓动词、细描写”的写作方法。最后学以致用,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描写自己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一个场景。为了让学生亲眼见证习作方法的实践运用,我先让学生读一读我课前写得一个小片段,从而降低学生的习作难度。整堂课思路清晰,一以贯之,学生学有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