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小珊迪
教学要求
1.会认“馆、赤、纠”等5个生字,会写“堡、薄、盒”等1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当”的不同读音,理解“纠缠、流露、乞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特点,理解课文内容。
3.激发学生对珊迪的同情,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教育学生做个诚实守信的孩子。
重点难点
1.学习生字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教育学生做个诚实守信的孩子。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馆、赤、纠”等5个生字,会写“堡、薄、盒”等1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当”的不同读音,理解“纠缠、流露、乞求”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课文插图。
2.师导言:这是一个悲惨的故事。发生在英国的爱丁堡。有一天,天气寒冷,“我”和一位同事站在旅馆门前谈话,这时走过来一个小男孩,再三请求“我”买他的火柴,他名叫“小珊迪”,故事便从这里开始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个悲惨的故事。(板书:小珊迪,学生齐读。)
二、教师范读,指导朗读。
1.教师有感情地范读全文。学生思考:这个故事主要写了谁?他起先干什么,后来又怎么样了?体会老师是用怎样的语调读完全文的?
2.老师用悲伤、低沉的语调读了一个名叫小珊迪的孩子被迫卖火柴为生,又不幸被马车撞倒,最后悲惨死去的事。
3.学生在学习小组内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激发感情。
1.学生自由地轻声读全文。
2.给自然段标上序号。
3.读了这个故事,小珊迪留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诚实、守信用)
4.由此你对小珊迪产生了怎样的感情?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小珊迪贫苦的样子,小珊迪为了不挨饿,乞求“我”买他的火柴,对弟弟今后生活的关心,生命垂危时不忘还钱给我,对小珊迪产生了同情、可怜、佩服……)
四、理清脉络,学习字词。
1.学生默读全文,把这篇文章分为三部分,并说说依据。
(1)按地点变化(旅馆门前——旅馆里——珊迪家)
(2)按照故事情节的发展可将故事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第八自然段),写饿极了的小珊迪乞求“我”买火柴,因为没有零钱,“我”怀疑自己上了当。
第二部分(第九自然段~第十一自然段),写小珊迪的弟弟来还“我”买火柴找的零钱,并告诉“我”小珊迪被车撞了。
第三部分(第十二自然段~第十四自然段),写小珊迪死了。
2.学习生字新词。
(1)课件出示生字,学生自由读。
(2)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纠正字音,指导字形。
纠:jiū 纠缠 小珊迪和我纠缠什么?要我买火柴。
盒:hé 量词 合+皿,与盘、盆字形上有区别。
伤:shāng 翘舌音
轧:yà 倾轧 zhá 轧钢 gá 轧轧
当:dāng 当心 dàng 上当
3.检查词语学习情况。
纠缠 乞求 流露 感激 又薄又破
4.多种方式读课文,个别、分组、集体读课文。
五、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听第一段录音,找出小珊迪几次请求我买火柴,又分别是怎么说的?
请——请求——(想了一会儿)——乞求
2.师生共读,师读同事或“我”的话,生读小珊迪,体会哪句句子感情最强烈,从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来?
3.第七自然段中的话感情最强烈。从“乞求”一词看出来。
4.区分词语:
请求:提出要求,希望得到满足。
乞求:请求给予。
5.读第3、7自然段,要说出感情。
6.齐读对话部分,你从中可以体会出小珊迪当时的处境吗?
(饥饿极了,为了得到微薄的收入,不惜降价立刻卖掉火柴,他实在是太饿了,他需要钱买食物吃。)(板书:饥饿:不惜降价卖火柴)
7.小珊迪不仅饥饿,而且很寒冷,从哪句话可以看出来。
小珊迪的外貌(板书:穿着:又薄又破的单衣,脸:瘦、发青,脚:冻得通红)。
8.在这么一个严寒的日子里,小珊迪又冷又饿乞求过路人买他的火柴,最终他的火柴有人买了吗?
9.齐读第8自然段,思考:
(1)小珊迪换零钱,过了很久还没回来,我开始怎么想?后来又怎么想?
“我”开始想可能受骗上当,后来又认为小珊迪不是那种人。
区分词语:
猜想:猜测(可能)。 断定:下结论(肯定)。
(2)再次默读,“猜想与断定”两个词语可以交换顺序吗?我后来为什么肯定小珊迪不是那种人呢?(顺序不可交换,因在后来我想到……所以我断定……)
(3)课件出示句子读一读。
10.有感情地齐读第一部分,思考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饥寒交迫的小珊迪乞求“我”买他的火柴,“我”花一先令买了两盒火柴,可是卖火柴的小珊迪没有把零花钱送回来。)
11.师:那么到底是作者的猜想对,还是作者的断定对呢?下一节课再学习!
六、布置作业,巩固所学。
1.抄写生字并组词。
2.熟读课文。
七、教学反思:
朗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重要手段,也是领会课文潜在内涵的重要途径。我在这堂课中创设了多种途径地读,想达到以读增智、以读悟情、以读促思、以读代讲的效果。同时又想通过学生动人的朗读,教师感人的导语,以情动情,以声传情,营造浓厚的情感氛围。但是,我发现由于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上做得还不够,使得整堂课的教学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课堂作业新设计
1.读句子,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这时走过来一个小男孩儿,身上只穿一件又薄﹙bó báo﹚又破的单衣。
(2)小男孩儿想了一下,说:“我可以一便﹙biàn pián﹚士卖给你们两盒。”
(3)等了很久也不见他回来,我猜想,可能上当﹙dāng dàng﹚了。
(4)可怜的珊迪躺在一张破床上,一看见我,就难﹙nán nàn﹚过地对我就:“我换好零钱往回跑的时候,被马车撞了。”
附答案:
(1)báo (2)biàn (3)dàng (4)nán
2. 按类别进行分类
注视 追赶 仰视 叫嚷 喝彩 走动 观察 呼唤 奔走 赶路 欢呼 张望
看的动作:﹙ ﹚
喊的动作:﹙ ﹚
走的动作:﹙ ﹚
附答案:
注视 仰视 观察 张望 叫嚷 喝彩 呼唤 欢呼
追赶 走动 奔走 赶路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叙述的特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激发学生对珊迪的同情,学习小珊迪诚实、善良的品质。教育学生做个诚实守信的孩子。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小珊迪的处境是怎样的?(寒冷、饥饿)
2.经他再三请求,我才用一先令买了两盒火柴,可小珊迪为什么不把零钱送来呢?我猜想可能上当。但我后来断定他不是那种人,到底是猜想对呢,还是断定对呢?
二、学习第二部分。
1.默读第二部分,思考小珊迪为什么没有把零钱送来?小珊迪在换好零钱往回跑的途中发生了什么事?“我”是怎么知道的?
(小珊迪在换好零钱往回跑时,因为心急,怕“我”等得不耐烦,跑得快了,被一辆马车撞倒。)(小珊迪让弟弟送零钱来,“我”是从他弟弟的话中知道的。)
2.课件出示:这个男孩儿在破衣服里摸了一会儿。
问:“摸了一会儿”说明了什么?(钱放得很好,正因为贫穷,所以一点点钱都很宝贝。)
3.读利比的话,体会小珊迪诚实可贵的品质。
小珊迪饥寒交迫,又不幸被马车撞倒,在生命垂危时,仍委托弟弟送还应找的钱,可以看出小珊迪有什么品质?(板书:诚实:生命垂危不忘让弟弟送钱来)
4.有感情地朗读,说说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小珊迪让弟弟找上门来,归还应找回的零钱,“我”才知道他已被马车撞伤了。
5.小结:
通过第二部分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小珊迪是由于被马车撞伤而延误了送钱的时间,但在他撞伤后坚持让弟弟送回了“四便士”,从中我们不得不佩服起珊迪可贵的诚实品质。
6.过渡:那么,小珊迪的命运又如何呢?
三、学习第三部分。
1.默读第三部分,思考小珊迪死前最放不下的是什么事?为什么会这样?
(小珊迪死前最放不下的事就是弟弟以后的生活。因为他深切地关怀弟弟,他俩相依为命。)
2.自由轻声读小珊迪的话,从中又可以知道小珊迪怎么样?(板书:善良:深切关心弟弟生活)
3.着重指出一个感叹句,两个问句该怎么读?读出怎样的感情?
(对弟弟的关心,对不公平的社会现实的不满)
4.这是一个多么诚实的孩子,一个多么善良的孩子,可是残酷的社会现实无情地折磨着他们,如今又要把小珊迪推向死亡的边缘,作者被他们的悲惨遭遇所同情,所以答应永远照顾小利比。
5.讨论、交流:
(1)目不转睛是什么意思?珊迪为什么会目不转睛地盯着“我”?
(目不转睛,眼珠子一动也不动地看,表现他很惊喜,很感激“我”。)
(2)“消失”是什么意思?什么消失了?说明了什么?
(消失:消逝,没有了。珊迪死了,眼睛里的亮光消失了。)
(3)齐读第14自然段,仔细琢磨词语,读出感情来。
(4)指导朗读。
6.齐读第三部分,思考这部分的主要内容:
可怜的珊迪终于死了。“我”答应永远照顾他的弟弟。
四、课文小结,深化情感。
珊迪是个诚实、善良的孩子。
1.珊迪是个小孩子,诚实善良,却悲惨地死去了,如果珊迪这次未遭车祸死去,那么他的命运,弟弟的命运又将如何呢?(组织讨论)
2.像珊迪这样的穷苦孤儿在黑暗的资本主义社会中,是难以生存的。从而激发学生对资本主义的憎恨。
五、布置作业,巩固所学。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根据课文内容,续写故事。
六、板书设计。
小珊迪(饥寒交迫)
寒冷:穿着:又薄又破的单衣,脸:瘦、发青,脚:冻得通红
饥饿:不惜降价卖火柴
诚实:生命垂危时不忘还钱让弟弟送来
善良:深切关心弟弟的今后生活
七、教学反思:
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等,我认为学习该文,没有必要进行繁琐的讲解,而是应体现“以读为本,读写结合”的指导思想,因为这是一篇感情较为丰富的文章,完全可以让学生从读中去领会文章的内容,从读中去把握文章的内涵,从写中去锻炼自己的实践。在课堂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看表演、叙情节、明内容、品词句、感情读,使抽象的语言文字生动形象化、显现化,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感情浓郁的学习情境中发展了思维,提高了观察、表达能力,掌握了学习下文的方法,实现了刚才提到的大纲的要求。但是我在让学生表演故事情节方面做得还不够。
课堂作业新设计
1.选择适当的词语填空。
乞求 请求
“买一盒火柴只要一个便士呀!”可怜的孩子﹙ ﹚着。
“请您现在就买吧!先生,我饿极了!”男孩子﹙ ﹚道,“我可以去给您换零钱。”
面对小珊迪的初次﹙ ﹚,我和同事拒绝了。
面对小珊迪的再三﹙ ﹚,我答应马上买火柴。
附答案:
请求 乞求 请求 乞求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请求﹙ ﹚ 发现﹙ ﹚ 难过﹙ ﹚
感激﹙ ﹚ 信任﹙ ﹚ 消失﹙ ﹚
附答案:
乞求 发觉 伤心 感谢 相信 消逝
3.用带点的词语写话。
(1)这时走过来一个小男孩儿,身上只穿一件又薄又破的单衣。
(2)为了使他不再纠缠,我打算买一盒。
(3)我让这个孩子吃了些东西,然后和他一块儿去看珊迪。
附答案:
(1)池塘里的荷花又美丽又芬芳。
(2)为了按时到校,我必须早点起床。
(3)我先完成作业,然后才看了一会儿电视。
备课资料
爱丁堡是英国著名的文化古城、苏格兰首府,位于苏格兰中部低地的福斯湾的南岸,面积260km?。1329年建市,1437-1707年为苏格兰王国首都。造纸和印刷出版业历史悠久,造船、化工、核能、电子、电缆、玻璃和食品等工业也重要。随着北海油田的开发,又建立一系列相关工业与服务业。
爱丁堡城堡、荷里路德宫、圣吉尔斯大教堂等名胜都位于此地。爱丁堡的旧城和新城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2004年爱丁堡成为世界第一座文学之城。爱丁堡的教育也很发达,英国最古老的大学之一爱丁堡大学就坐落于此,现在还是世界顶尖名校。全球权威世界大学排名QS2015年把爱丁堡大学排名世界17位,位列苏格兰地区第一名。加上爱丁堡国际艺术节等文化活动,爱丁堡成了仅次于伦敦的第二大旅游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