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不懂就要问》导学案
课题 |
不懂就要问 |
课型 |
新授课 |
教学目标 |
1. 正确认读11个生字,认识2个多音字“背、圈”。 2. 默读课文。积累有新鲜感的词语。 3. 能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孙中山明知会挨打,还要向先生提问的原因。学习边读边思考。 4.知道不懂就问是人的美德,更是学习的良好习惯。 |
||
教学重难点 |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懂得不懂就问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运用学过的阅读方法来进行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
||
课前准备 |
1. 搜集有关不懂就问的故事;搜集孙中山的资料。(学生) 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
||
课时安排 |
1课时 |
||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师指导 |
学生活动 |
教学提示 |
一、介绍资料,激发兴趣(用时:3分钟) |
1.课件出示孙中山的画像。2.简要介绍孙中山。 |
1.通过图片认识孙中山。 2.在小组内交流孙中山的资料,听取教师对孙中山资料的介绍。 |
教师在介绍资料时,要引导学生把资料内容转化成自己的语言。 |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用时:7分钟) |
1.指导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2.出示字卡,指名认读,相机纠正字音。 3.课件出示词语,组织学生认读。 背诵 照例 圈出 段落 练习 糊里糊涂 吓呆 戒尺 厉声 挨打 清楚 4.理解词语的意思。 (1)小组交流。 (2)全班交流,重点点拨“私塾”“糊里糊涂”“鸦雀无声”“霎时”“厉声”。 |
1.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把自己不认识的字多读两遍。借助拼音自学生字。3.认读课件中的词语,要认清字形。开火车读,小老师领读 4.(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谈一谈对词语的理解。 (2)全班交流,说一说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
1.认读生字时,指导学生读好生字:“诵”的读音是平舌音;“楚”的读音是翘舌音,在“清楚”一词中读轻音;读准多音字“背、圈”。 2.在理解词语的意思时,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来理解。如,寻找近义词来理解“霎时”;“鸦雀无声”可以运用表演法来理解;“私塾”可以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
三、再读课文,理解课文(用时:18分钟) |
1.指名读文,思考课文主要内容。 2.提出自学问题,引导学生小组交流: (1)私塾的先生怎样教书?(2)孙中山为什么要问先生问题? (3)同学们听了孙中山的提问是什么表现呢?从这里你能看出什么? (4)先生听了孙中山的提问后是什么表现呢? 3.学生讨论后回答问题,教师相机点拨。 (1)理解重点句:学生读熟了,先生就让他们一个一个地背诵。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 (2)理解重点句:孙中山想:这 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3)出示重点句: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4)理解重点句:先生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道:“你会背了吗?” 4.分角色练习朗读。 |
1.分自然段读课文,抓住课文中的主要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2.根据自学提示在小组里交流,结合关键词语说一说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看法。 3.全班汇报,表达自己的看法。(1)阅读第1自然段,抓住“先生从来不讲”来了解事情的起因。 (2)抓住“糊里糊涂”理解不懂就要问的重要性;抓住“壮着胆子”体会孙中山大胆提问的好习惯。 (3)抓住“吓呆了”“霎时”“鸦雀无声”来体会同学们被吓坏了的情景。感受孙中山的勇敢。 (4)抓住“厉声”体会先生的严厉,明确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先自己动脑思考然后再问。 4.分角色朗读课文,表现出人物说话时的勇气。 |
1. 在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时,可先给学生讲掌握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提升概括能力。 2. 学生在汇报交流时,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来谈自己的感受。 3.分角色朗读时,鼓励学生想象当时的情景,读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
四、积累运用,尝试练笔(用时:12分钟) |
1.交流学习生活中,自己不懂就问的事情。 2.写一写当时问的心情和内容。 3.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 |
1.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不懂就问的事情。 2.加上一些表示心情的词语,写一写当时问话的过程。 3.读一读自己写的内容。 4.读一读课文,把自己认为有新鲜感的词语摘抄下来。 |
写话时要以鼓励为主,可引导学生写出当时的心情,注意引号的用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