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年级粤教版试卷
  • 一年级湘教版试卷
  • 八年级岳麓版试卷
  • 五年级生物试卷
  • 二年级语文试卷
  • 七年级下册试卷
  • 六年级语文试卷
  • 高三教科版试卷
  • 考试试卷青岛版试卷
  • 七年级下册语文07《土地的誓言》导学案附答案

    2021-07-24 七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

    土地的誓言 导学案
    精彩开篇词 
    几个世纪以来,那些当年被逼得走投无路的破产的中国农民,漂流到海外去谋生的当儿,身上就常常揣着一撮家乡的泥土。当时离乡别井的人们,都习惯在远行之前,从井里取出一撮泥土,珍重地包藏在身边。他们把这撮泥土叫做“乡井土”。直到现在,海外华侨的床头箱里,还有人藏着这样的乡井土,在一撮撮看似平凡的泥土里,寄托了人们多少丰富深厚的感情!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作者采用的人称变化、呼告、排比比喻等表现手法;揣摩欣赏精彩段落和语句。 
    3.在熏陶感染中让学生感受到旧中国的苦难,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九一八事变之后,当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祖国东北大地的时候,无数的东北同胞被迫背井离乡,远离故土家园。试想,他们是怀着怎样的家仇国恨与思念之情思?今天,我们就来感受一下东北同胞当时的心情。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请给下面加粗的汉字注音。 
    炽(chì)痛    嗥(háo)鸣    怪诞(dàn) 亘(gân)古   谰(lán)语     蕻(hóng) 镐(gǎo)头   默契(qì)      污秽(huì) 蚱蜢(měng) 田垄(lǒng) 
    2.解释下面词语。
     炽痛:热烈而深切。 
    泛滥:比喻坏的事物不受限制地流行。 
    谰语:没有根据的话。 
     怪诞:怪异无稽,荒唐离奇。 
    亘古:自古以来。 
    默契:指双方的意思没有明白说出而彼此有一致的了解。 
    污秽:肮脏的;不洁净的。
      3.作者链接 
    端木蕻良,原名曹汉文,曹京平,辽宁省昌图人,现代作家,散文作品有《默尔格勒河》《风从草原来》《花一样的石头》,小说《曹雪芹》《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长江》。 
    4.背景链接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强行侵略东北,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东北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惨状和悲痛的场面,四个月内东北全境沦陷,我们可爱的家乡就这样被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蹂躏了十四年。 在九·一八事变十周年之际,流离失所的东北作家端木蕻良,怀着难以遏制的情感写下了这篇散文《土地的誓言》。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一)整体感知 
    快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在朗读中思考问题: 
    1.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段落内容。 
    【交流点拨】第一段:我常常想起关东原野上的一切,我时时听见故乡的呼唤,我的内心为之沸腾。 
    第二段:故乡美好的生活令我梦萦魂牵,我发誓要为故乡母亲而战斗而牺牲。
     2.找出作者面对土地发出了哪些誓言? 
    【交流点拨】我必须回去,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 
    3.这些誓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交流点拨】表达了作者热爱故乡,思念故乡的情感,抒发了作者因失去故乡忧伤、愤怒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愿意为故乡而战而牺牲的坚定信念。 
    (二)深层探究 
    1.如何理解本文的标题“土地的誓言”? 
    【交流点拨】这一标题是比较独特的,其要点在于“誓言”。从文章来看,这誓言是作者对着土地发出的。作者在文章末尾壮怀激越地发誓:“我要回到她的身边„„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这种掷地有声的誓言读者自可强烈地感受到。因此,这一标题应该理解为“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的誓言”。 
    2.课文分为两段,两段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异同? 
    【交流点拨】结构相同:先抒情后回忆最后再直接抒情。
     内容相同:都有对故土的回忆和描绘。
     内容上的不同点:回忆中所选取的景物不同。
     3.所选景物有什么特点?为何选取不同的景物? 
    【交流点拨】前者选取东北所特有的物产,采用景物的叠加展现,表达作者的赞美和怀念之情,运用排比,则加强了情感的冲击力。 
    后者选取了春、秋两季的景物,同样表现了东北的丰饶美丽,但没有排比,情感没有前者来得炽烈,但也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在怀念中又暗含着忧伤与愤怒,最后喷发,面对土地发出自己坚强的誓言。 
    (三)语言品析 
    1.怎样理解文中“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中“泛滥”的确切含义? 
    【交流点拨】“泛滥”一词是贬义褒用,这里是无法操纵与控制的意思,表达了作者无法控制的思乡之情。 
    2.“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见那大地的深层,在翻滚着一种红熟的浆液„„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里喷涌着血液一样”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红熟的浆液”喻指什么? 
    【交流点拨】作者思乡的心情就像地下沸腾的岩浆一样在燃烧在沸腾在奔突,就要喷涌而出。“红熟的浆液”表层是指“大地深处沸腾的浆液”。深层是指作者内心正如地下沸腾的岩浆一般。 
    3.怎样理解“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作者为什么不用“飘荡着我的欢笑、回响着我的欢笑”之类呢? 
    【交流点拨】因为埋藏只用于已经死去的事物,作者昔日在田垄间留下的欢笑曾经是晶莹如露珠般点缀在垄上,散发着迷人的光泽。而今,这一切早已不复存在。昔日的欢笑早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只是凄苦、哀愁和悲愤!作者的欢笑确实“死了”,它被埋葬在故 乡的田垄间。作者的欢乐只属于失去的故园。所以用“埋藏”更多了一层沉重的感觉和悲愤的心绪。 
    4.文章结尾一句“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的含义是什么? 
    【交流点拨】作者愿意为了土地不惜奋斗,为了美丽的东北故乡而奋斗,甚至不惜牺牲自己。表达了强烈而深沉的爱国之情。 
    (四)手法探究 
    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把自己对故乡的这种情感表达出来?试举例谈谈。 
    【交流点拨】(1)运用呼告的手法,直接倾诉了对土地的热爱、怀想、眷念,并且将倾诉的对象拟人化,还通过多次反复,在读者心里掀起重重波澜,激发学生产生共鸣。 
    (2)选取有特征、有意味的景物组成一个又一个画面,展现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运用大量富于鲜明感情色彩的词语,直接抒发感情。 
    (3)运用排比、比喻修辞表达加强情感的冲击力,增强气势。(“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怪诞的狂风”;“当我想起故乡的时候,„„喷涌着血液一样”;在春天,„„多么丰饶”等句子。) 
    (4)人称的恰当运用。先用第三人称“她”而不用“它”,隐含将土地比作“母亲”的意思;随着情感的越趋激荡,作者又将她改成第二人称“你”,直接倾诉对故土的感情,显得直接而迫切,产生了强烈的抒情效果。 
    四、拓展延伸 
    1.文章多次运用了反复,请选择下列一组词语说一段话表达出你对某事物的依恋。
     A.“当我„„当我„„当我„„” 
    B.“我想起„„我看见„„我听见„„我想起„„”
     C.“土地是„„土地是„„土地是„„” 
    【交流点拨】A.当我疑惑的时候,他为我指明方向;当我开心的时候,他为我鼓掌 
    B.当我难过的时候,他和我分享;当我成功的时候,他却默默的离开; 
    当小草慢慢穿上新衣的时候,当杨柳缓缓抽出新芽的时候,当风中弥漫着醉人花香的时候,我想起了白居易的浅草才能没马蹄,我看见了王维的客舍青青柳色新,我听见了春天伴着风的脚步一步一步的向我们走来了。 
    C.土地是我们伟大的母亲,给我生命,让我领略世界的美好;土地是我们最坚实的后盾,给我力量,让我知道脚踏实地便会成功;土地是我最温柔的思乡情怀,给我温暖,让我对这片热土爱得深沉! 
    2.“九·一八”已成过去,它是中国历史上的耻辱,我们年轻一代是祖国的未来,我们绝不允许历史重演,“少年伟大则国伟大”请大家起立,一起诵读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中的一段: 
    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相关推荐
    上一篇:17 猫 配套教案 下一篇:让我印11 台阶 教案
    版权声明:本站资源均来自互联网或会员发布,仅供研究学习请勿商用以及产生法律纠纷本站概不负责!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
    Copyright© 2016-2018 好教案 mip.jiaoanhao.com ,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2020019125号-1 电脑版:好教案